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正文

老钓友分享影响上鱼率的几个因素

2022-05-25 15:24:59 暂无评论 知识问答

  广大钓友是否经常在垂钓中出现这样的现象:窝里明明有鱼,就是不好上鱼。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老钓友分享影响上鱼率的几个因素

饵料的味型上的原因

饵料适口性上的原因

4线组中浮漂的“吃铅”轻重上的原因

  窝里有鱼就是很难钓上来,就要考虑水底是否出现酱层或水底杂物过多,鱼很难发现钓饵或很难入口,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调整浮漂同时改用比重轻的饵料使饵料落在酱层或杂物之上;以便于鱼轻易发现饵料和方便入口。

5浮漂的灵钝和鱼“吃口”状态上的原因

  鱼的“吃口”状态非常重要,鱼口重、鱼口轻、老滑口、涮口和生口等吃口状态和相对应的浮漂调钓是不一样的,重口和生口要相应调钝一些,轻口、滑口和涮口则相应调灵一点,浮漂的灵钝要根据鱼情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出现漂象乱的情况也大多与“吃口”状态分析不准有一定关系。

6鱼的泳层判断上出了问题

  在饵料的雾化作用下,鱼层发生变化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有时钓底却很难上鱼,鱼层较乱的情况下,可以试试打全程,找对鱼层,尽量保持鱼层一致,鱼获也就有了。

7浮漂动作的判断上出了问题

  读懂浮漂是一件很难也很重要的事,不同的鱼表现在浮漂上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浮漂的材质和漂型不同对应的浮漂动作也不一样,钓组的配置、浮漂的调钓和饵料具体状态、子线的长短等因素都会影响浮漂动作上的判断,这只能在实战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在不同鱼情下准确的判断各种浮漂动作。

8子线和鱼钩的选择是否得当

  子线的线径要比主线至少小一个号,同时也要考虑子线的柔软性和切水行,子线线径过大或过硬,都不利于鱼的入口,尤其是野外钓鱼和一些钓过多次的滑口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细线小钩往往有不错的收获。还有如果鱼钩过大或钩条过粗的话也不利鱼吞钩;要根据目标鱼的个体大小和季节来确定用钩。

  最后小编想提醒大家的是,细节很多时候决定着成败,比如动作的规范性,有时候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由于抛竿、抬竿和遛鱼的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鱼受惊吓,从而影响鱼的进食;所以在整个垂钓过程中要规范动作,一旦中鱼就要迅速离开窝点,不要惊吓到窝中其它的鱼而影响鱼获就不好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07263-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