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中级会计职称后要继续教育。会计人员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为了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财政部制定了《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根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文件第六条规定: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自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我们可以得知中级会计职称后要继续教育,并且按照要求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
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需科目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专业科目包括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掌握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道德、财税金融、会计法律法规等相关专业知识。

中级要继续教育吗
中级职称一般是需要在继续接受教育的,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规则还需细化。中级职称的定义: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及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其也指的是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职称定义: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在中国的现状下,职称主要代表社会地位,有高职称的人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与实际技能未必有直接关联。职称通过申报、评审,由主管部门授予,一般认为决定是否授予职称是由主管部门领导决定,评审主要是形式。
中级会计职称两年有效怎么算
中级会计师成绩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成绩采取2年滚动有效制。即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注意连续是关键。
中级会计考试要求考生在2年内通过所有科目即可取得中级会计师证书,也就是说中级会计考试成绩两年内是有效的。总体来说,中级会计考试要求还是比较宽泛的,考生可自行搭配考试科目进行备考。中级会计科目一共有三科,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建议考生第一年将三个科目一起学习,采用争二保三的策略,成功率更高。
中级过一门可以免当年继续教育吗
中级过一门,可以抵免当年的继续教育培训学分,年底前系统自动确认学分。如果只是参加了考试,而没有合格科目,是不能抵免当年继续教育的。也就是说中级会计职称成绩有一门或者两门合格的同学,第一年可以申请不用会计继续教育。但是第二年及以后,都要继续进行再教育。(学分不可结转到第二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06066-0.html
- 上一篇: 通信工程专业可以报考中级安全工程师吗
- 下一篇: PMP考试报名对项目管理经验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