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砖藏茶属于黑茶
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发酵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她的颜色呈深褐色,后期可自然转换发酵,因此又叫后发酵茶。
康砖藏茶的历史发展
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
康砖藏茶的规格
据《海关通商贸易总册》统计,1876年至1879年,米砖出口占汉口总出口量的13.4~26%,1879年出口米砖7232.88吨,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7.28%,1888年上升到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2.91%,为米砖生产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年产千余吨,主销东口(指张家口)、西口(指包头)及新疆各地。少量销欧美与苏联。由于米砖外形美观,有的西方家庭给米砖配以精制框架放入客厅,作为陈列的艺术品欣赏。
米砖原分“72米砖”和“48米砖”2种规格,即每篓装72块和48块砖茶。目前只生产“48米砖”,砖片规格为长23.7厘米,宽18.7厘米,厚2厘米,重1.125公斤。砖面色泽乌润,砖形四角平整,表面光滑,内质香味醇和,汤色深红,叶底均匀色红暗。
康砖藏茶的制作工艺
1、采割。传统雅安藏茶原料是国内外唯一使用“茶刀子”采“割”的。原料茶分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等。①本山茶:产于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和白露前后前分两次留桩3.5厘米采割。②上路茶: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署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③横路茶: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署至立秋前采边茶。④条茶:是砖茶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年谷雨后、端午前采割。⑤撒茶:毛尖、芽细、砖茶的重要原料,清明后,立夏前采收。采收标准为一芽二、三、四叶。古代每年开采茶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2、原料茶初制分做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有多次渥堆高温(50~75℃)发酵的显著特点。传统做庄茶制作有十八道工序。复制做庄茶是将毛庄茶经复制做成做庄茶。复制工艺有蒸、揉、发酵、干燥等。
3、成品茶加工是通过整理、拼配、春包等工序将原料茶制为成品茶。条包砖茶是雅安藏茶的又一显著特点。
4、原料茶整理。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5、拼配。按品种要求根据原料茶质量按比例搭配拌和。
6、压制,又叫春包。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春紧、码包等工序,将
7、包装。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成为成品茶。
8、检验。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综上所得,康砖藏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在漫长的发酵过程中,随着岁月的累积,色泽越来越透亮。用茶炉煲煮,溶解在茶汤中各种成分依然在持续发酵,其颜色在泡的过程中不断变化,茶汤由淡红逐渐变成透红,直至波光潋滟!

康砖茶是什么茶
康砖茶是一种紧压茶,原状产于四川雅它、宜宾、江津、万县等国营茶场(厂)加工筑制,年产量近万吨。砖茶又称蒸压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
康砖茶每块净得0.5公斤,康砖为圆角枕形,大小规格为17X9X6厘米。康砖的品质特点是:康砖外形色泽棕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红浓,叶底花杂较粗。康砖主销川西和西藏,以康定、拉萨为中心。南路边茶是四川生产、专销藏族地区的一种紧压茶。过去分为毛尖、芽细、康砖、金玉、金仓六个花色,现在简化为康砖、金尖两个花色。
冲康什么意思
是地方话广西广东的白话。就是猪吃的康因为都要经过机器去冲的。冲康在闽南语里面其实就是灌酒的意思。在一首闽南歌曲《浪子回头》里面提到过,作为闽南人对这个词语还是非常熟悉的。其实闽南语还是很多,想要近距离的接触闽南语,还是要去福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01641-0.html
- 上一篇: 基金从业准考证打印时间
- 下一篇: 六安瓜片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