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点茶是分茶的基础,所以点茶法的起始不会晚于五代。点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
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喝茶时也用这种方法。
具体来说,是不直接把茶放入釜中煮熟,而是先把饼荼碾碎,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以釜烧水,水微沸初漾时就在茶碗中注入少量沸水,将茶叶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为了能给客人献上一碗美味可口的茶,水温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点茶的过程中,炭火也就变得非常关键。调炭的时候,有"三炭"的说法,即底火、初炭(首次添炭)后炭。
此外,使用地炉点茶时,这"三炭"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具体做法是:首先清理好地炉内部并撒好石灰,然后将三根圆形短炭作为底火放进炉底。准备工作结束后,将客人迎进茶室。
在开始第一次添炭时,以底火炭深周围刚好披上一层薄薄的灰时添炭为好,如果底火的火势太弱,连地炉本身都没有烘暖,这就会显得主人太过冷淡,缺乏对客人的体贴之心。
相反,如果底火的火势太强,第一次添炭的时候,底火炭都要燃尽了,这不但缺乏情趣而且也不利于恰到好处地调节水温。所以,底火的准备工作比添炭要难。
斗茶,始于唐代,当时被称为"茗战",后盛于宋代,被称为"斗茶",是古时候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其实就是比赛茶的好坏。
据考证,斗茶初见于以出产贡茶闻名的福建建州茶乡,是在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具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就好像是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所关注。
参加斗茶的人要献出自己所藏的名茶,让大家轮流品尝,决出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的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上乘者胜。
斗茶的场所,通常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茶叶店大都分为前后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这便于煮茶。有些茶叶店还会有一些房间,老板的一家人也都住在里面。
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喜欢此道者,几个人一起小聚谈论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里有较为雅洁的内室或是环境优雅的古旧庭院,都是家里临江、临湖的,也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胜负的判断标准,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也就是茶水的汤色,标准是以纯白色为上,青白、灰白、黄白者则稍逊一筹。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因此汤花的色泽也以鲜白为上。
此外,还要看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负,晚者胜。斗茶多为两人,通常三斗两胜,计算胜负的术语叫做"相差几水"。

点茶是属于哪个朝代
点茶是属于唐、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已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它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产生较大的影响。它的重现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多重价值和意义,使得衰落700多年的古茶礼,通过后人对宋人留下大量史料和书画作品的研究和梳理,仿制出宋代团饼茶,复制出宋代点茶茶器、宋人服饰和茶礼,推进了中华茶文化完整保存的进程。
什么是点茶
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使用点茶法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
宋朝点茶是什么
点茶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点茶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根据当前的考古、文献资料来看,其出现时间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明代泡茶法盛行后,点茶法式微,在中华大地几近失传。中国茶饮在宋代最为盛行,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流传后世。
点茶法直到元代尚盛行,只是不用饼茶,而直接用备好的茶叶碾末。现今日本末茶法类似宋元的点茶法,不过茶筅搅打无力,并不出沫饽,不过绿钱浮水而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放大啦资源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fangdala.com/content-21-201118-0.html
- 上一篇: 税务师《涉税服务实务》有什么题型-涉税服务实务题型及分
- 下一篇: 药学职称考试有哪些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