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联盟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临平镇联盟村)

2021-11-12 12:01:22 暂无评论 百科

联盟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临平镇联盟村)

联盟村位于余杭县县城南2公里处,东临赭山港,西靠乔河港,北与沪杭铁路临平站仅一村之隔,南距杭州市区25公里。这里由1956年运芳、王家畈、新连、郭和4个初级社合併为高级社时,商定联盟为村名,沿用至今。水陆交通方便,乔(司)莫(乾山)公路穿村而过,309路公共汽车在村中设站。

1992年,全村291户,1140人,其中男女劳动力693人;有耕地754亩,其中粮田255亩,络麻250亩。一向以生产粮食,种植络麻、甘蔗、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联盟村原是一片滩涂平原的芦苇、杂草和不毛流沙地,村民90%以上是清末民初因旱涝和沙地坍陷等自然灾害,从萧山、温州等地逃荒来的后裔。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联盟村
  • 下辖地区:余杭县县城南2公里处
  • 人口:1140人(1992年)
  • 耕地:754亩
  • 农作物:络麻、甘蔗、蔬菜等

村庄发展

联盟村原是一片滩涂平原的芦苇、杂草和不毛流沙地,村民90%以上是清末民初因旱涝和沙地坍陷等自然灾害,从萧山、温州等地逃荒来的后裔。1949年前,由于滩涂土壤以沙粉、黄鬆土为主,土层浅瘦,地形高低不一,经不起旱涝灾害,每年“种种一大片,收收一箩担”,还要受官府和地主的重重剥削。儘管终年日夜劳累,仍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悽惨生活。到40年代末,百来户的村庄,只有14幢瓦平房,多数住的是草舍茅屋。
1949年后,村民翻身作了主人,经过40多年的经营,联盟村田园、村庄旧貌换新颜,田成方,路成行,农民住的花园式三层四层新楼房,排灌机械化,路边搞绿化。水陆交通方便。生产结构、劳动力结构,都发生根本性变化。1992年,全村务工和参与第三产业的有58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3.69%,务农11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6.3%。
全村经济总收入634.5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88.80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13.99%;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收入545.74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86.01%。
农民人均收入1632元,比上年增长5.36%。联盟村被命名为文明示範村,村党支部连续3年被命名为杭州市先进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徐德兴为全县十大标兵村干部。

改造自然 科学种田

50年代初土地改革以后,村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热情很高。人民政府因势利导组织村民走合作化道路,发动村民以集体力量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经过几年努力,联盟村的水利条件有所改善后,党支部的一班人带领民众集中精力改良土壤。
1960年,全村耕地通过乔司拖拉机站的大型拖拉机全面深耕,并把深翻出土的芦苇、马塘子等杂草根,一根根拾起来晒乾烧灰,接连10多个冬春,全村每天有20条农船捻河泥,有30多辆钢丝车上临平、塘栖等集镇扒垃圾、换鸡粪,到德清、桐乡换毛灰等,以多种积肥形式,改良土壤。耕作制度上採取稻麻轮作,良种良法种植,稻麻产量逐年提高。1965年,全村粮食亩产1226斤,络麻亩产604斤。
到1974年的10年间,粮食亩产突破吨粮,实现2084斤,络麻亩产765斤。随着科学种田深入发展,1977年,联盟村在县农业科技部门技术人员指导下,採用以化学杀菌制种的杂交小麦,组合是:66139×(泰和×宁701)、早白×扬麦1号、鄂麦6号×扬麦1号、早红×扬麦1号,试种50.535亩。收穫小麦37042斤,平均亩产733斤。其中4.295亩,亩产814.5斤。
这是杂交优势、配合移植和深沟精管的丰硕成果,引起市、省和中央等科研部门的重视。1978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南方13省市小麦工作会议上,部分代表慕名专程来联盟村参观。大队长郭阿法先后两次赴河北省石家庄参加全国小麦工作会议,交流经验。

因地制宜 发家致富

联盟村南北长839米,东西长1300多米,呈长方型。西北沿河港一带地势稍高。为方便耕作和排灌,全村耕地南北分4段开洼,隔段东西向建2条机耕路,两旁种水杉树,沿路开排水沟,前后两段中间开一条大排水沟,做到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港,达到雨停水乾。村党支部发动和组织村民在种好粮麻同时,充分发挥联盟村交通方便的地理条件,农民商品意识较强,信息较灵,善于经营的特点,种植经营效益高的经济作物。1960年,粮食紧张,联盟人利用闲散高地培育番薯苗床30多亩,成为当时的紧俏商品,每当剪苗期,顾客等在田头,苗头远销上海、宁波等地,收入可观,弥补了当时生产、生活上的困难。1973年,山东、江苏等地急需速生的苗木植树,市场上苗木需要量很大。联盟村的干部民众摸準行情,集体、个体插种水杉,培养桉树苗,投放市场后,多的户收入七八千元,少的也收有一二千元。1981~1983年,由苗木向花木转变,家家户户种龙柏、雪松、黄杨、茶花、月季等等,多的年收入上万元;一般也有五六千元,参与贩运和进行花木生意的年收入数万元。随着城镇和乡村企事业的发展,蔬菜需要量逐年递增,全村家家户户种植蔬菜,房前屋后青菜、芹菜、葱、蒜、丝瓜等等四季常青,每天为临平镇居民提供新鲜蔬菜,年产值20多万元。
1976年4月,村里以1万元资本购买2台胶木压机,利用旧房创办了余杭县翁梅乡联盟胶木厂,生产农用、工用、医用储水器和拉线开关,当年盈利2万元。次年8月,又利用收剥络麻后至冬种这段土地空隙抢种的小白萝蔔,自製鹹窖,进行小白萝蔔粗加工。以后又发展到鹹制酱瓜、大头菜等,当年仅几个月时间,13个男女正半劳动力,创利7600余元,由此对兴办村办企业摸到了路子。1979年8月,联盟绸厂投产,1984年又新办联盟印染厂,198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08.7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376.27万元,占总收入的97.70%,农业产值32.43万元,占总收入的2.30%。创利65.87万元。上交税金34.61万元,受到中共余杭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1992年,全村已有邮电电缆厂、丝织製衣厂、印染厂、蜜饯厂、水泥预製厂、花本厂等6家村办企业,拥有固定资产436.56万元。此外,农民个体企业5家。至此,全村务工和参与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有580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8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