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心国小、初级中学、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县师德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教育系统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朱美丽同志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朱美丽同志生前是朝邑中学高三英语教师,她自1996年参加工作至2006年4月因病去世,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谦虚好学,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呕心沥血,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近期陕西电视台“感动我的人”栏目正在播报朱美丽同志的先进事迹,活动现正在进行中,让我们为感动我的人投上你神圣的一票,学习模範的先进事迹,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此项活动,县局要求:
一、各乡校要迅速在校内、校外醒目位置悬挂横幅,贴标语,办板报,充分利用广播、网路、学习专栏、全乾会进行广泛宣传,形成舆论声势,掀起向朱美丽学习,争做人民好教师热潮。
二、要求各单位号召教职员工、学生、学生家长为陕西电视台“感动我的人”栏目紧急投票。
三、利用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和实施的契机,加强组织学习,加强组织领导,远学孟二冬教授,近学朱美丽老师,认真领会胡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温总理教师节前的讲话精神,把学习活动和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各学校的行政领导和工会领导要把学习活动当作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有专人专抓专管,快速安排,认真学习,及时总结。各校要将活动开展情况及好的做法及时报德育办,县局将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开学工作检查时也将把此项活动开展情况作为重要衡量指标。
附:青竹(朱美丽事迹的长篇通讯)
二00六年九月十日
青 竹
把她比作竹,那是因为她平淡、清雅、挺直、坚韧的性格。
竹、一生只开一次花,生命即随竹花的凋零而凋谢------题记
王学农 赵伟弘
当她年轻的生命在34岁划上黑色感叹号的108天的那一刻,她生前的学生、一个叫张园的大学生用满腔的激情和热血,向天地间发出了一个让人们心灵震撼的讯息。
“BK,我的高三班主任----朱美丽是让我最感动的人,这次我们班是全校考取最多的,可她永远也不能看到了!她把生命的最后几天奉献给了我们,可我们却不知道,从没有珍惜过,高考前两个月,只知道她天天打针,不知道她是癌症晚期了,是她亲自带队把我们送到县城考试,等再见到她时,她的头髮都掉光了。后来,她悄悄地走了,我们这才弄明白了她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充满强烈思念和哀痛的简讯息在苍穹穿行,洒下一行晶莹的泪雨。仿佛心灵的感召,一批批学子紧随着发出呼应。陕西科技大学的马艳婷含着热泪发出了:一个至亲至爱,对学生百般呵护的人民公僕,实在让人钦佩。她不仅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电话採访已经上大学二年级的成名同学时,她几乎哭着向我们诉说着她对朱老师的思恋。她发的简讯内容很长:直到高考那一刻,全班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师患病,即使在她被病魔折磨时,也没有拉下一节课,噩耗让我们每个人泪流不止......。电话那面的成名已泣不成声,我们只能安慰地说了一句话:“孩子,别哭......”。简讯只记录了一半,留下一丝遗憾,然而最真挚的师生情却常留在天地间。美丽的一位同事向所有的人讲述着美丽的故事,同时也发出了“蜡烛成灰,照亮学生,短暂一生,永久美丽”的信息。一组又一组简讯息带着真情在天际碰撞,把对恩师的敬仰和缅怀化做蘑菇云腾空而起,一个美丽的名字--朱美丽让无数人感动,同样也感动了陕西电视台,闯入“让我感动的人”活动中,一个平凡而伟大,普通而高尚的年轻女教师的事迹,伴随着电波四处传扬。
穿越烟雨迷濛的历史隧道,翻开色彩斑斓的人生画卷,一行清晰的脚印展现在我们面前,平凡、普通、真诚、亲和、不知疲倦地耕耘,把一身的青翠掩映在林海绿野间。简短的经历宛如一张白纸,刚刚领略人生真谛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
初 上 讲 台
1996年,毕业于商洛师专的朱美丽被分配到大荔县朝邑中学任英语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渴望让初出茅庐的朱美丽激动又不安,为了上好从教后的第一节课,她提前了解学生,多方查阅资料,彻夜钻研教材,第一份教案随着晨曦划上句号。生怕在教学中出现丁点纰漏,她拿着教案向教研组长及老教师请教,几易其稿后,终于写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教案,并获得成功。初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朱美丽的信心和热情,从第一周就开始听其它同志的授课,记写心得笔记,吸取点点滴滴的经验,学习专业知识,辛勤的劳动使她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快速提高,很快成为全校的英语教研骨干,学校领导慧眼知珠,大胆地把朱美丽推向高三教学一线,年轻的美丽在新的领域展翅翱翔。
如 山 天 职
人们每每说道学子多艰辛,那“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就是佐证。然而谁曾想到“寒窗”之下教师备受的辛苦,“金榜”背后师者的煎熬。在一个人把事业和生命联结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朱美丽就是这样的人。在短短的教师生涯中,她一直把当一名合格人民教师作为目标,除了勤恳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外,她还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英语教学新技巧。儘管工资低微,生活艰辛,还要供养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上学,她仍然挤出一笔钱来订阅了好几种教学杂誌和购买了许多工具书。别人捨不得花钱买的书,只要对教学有用,她从不惜花钱购买,仿佛吸吮花蜜的蜜蜂,她如饑似渴地钻研和细读各类书刊,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当新教材实施后,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点、新辞彙,为适应教学的需要,她在网上仔细查阅每一个她不熟悉的知识,做好记录,丰富到自己的教案中。有一次她在书店发现一本价值120元的科技新词典,她毫不犹豫地把準备买衣服的钱用来买下这本心爱的工具书。朝邑中学教务处对朱美丽十年多教学生涯记载中几乎都是“备课认真,善于创新”。在这八个字的简单评价里,有谁知道朱美丽为此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也许太追求完美了,她又为自己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毅然报考了以严格着称的北京师範大学英语本科函授,从此踏上更加艰苦的求学历程。三年的在职进修中,她一方面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用超常的毅力投入紧张的修业中,一丝不苟地完成阅读、写作、听说等大量的书面作业。无论春夏秋冬,她坚持每天五点钟起床,即使在跑操的过程中,也手握英语单词本,边跑边记,晚上,许多人都进入梦乡的时候,她还在灯下学习文章,摘抄笔记、批改作业,直到12点才上床休息。就这样,她在三年间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当许多人在闲聊、看电视、打扑克的时候,她却在灯下苦读,1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修业期满,全部课程为优秀,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圆满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扎实的功底,认真的态度让她在教学领域插上双翅,在全校组织的骨干教师观摩示範教学中,她以无可争议的高分感服了所有评审,荣获一等奖。教师的天职驱使着她为这充斥愚昧无知和贫穷落后的故土多培养一些有用人才。提高全民的素质不能纸上空谈,它是靠无数个朱美丽式的播火者去拼搏去奋斗,这才有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才有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山 海 之 爱
在人类的情感世界,积澱着一种最伟大的爱------那就是母爱,人们把母爱比作晶莹透亮的宝石。在悠悠岁月中,人们用真情还冲洗陶冶出一颗殷红的玛瑙,那就是最高尚的师爱。爱是教育成功的真谛,老师的爱,宽如草原,高如大山,深如瀚海。朱美丽在短短十年教育生涯中,用特有的淳朴、谦逊、坚韧、勤勉和真诚,把爱心教育做了精彩的演绎。从教十年间,她就有八年时间担任班主任。这是一件辛苦,琐碎而烦人的苦差事,许多人避之不及。然而面对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睛,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她高标準要求每一个学生,从不姑息迁就,在态度上循循善诱、充满爱心。尤其对后进学生更是关怀备至,从不嫌弃,学生把她当做最可信任和依赖的亲人。学生学习上有疑难,她就耐心地反覆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学生生活有困难,她更是积极奔波,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回家缺路费找她,吃饭没钱找她,摔伤,生病更找她,她就象慈母一样关爱着每一个孩子。
有一位学生因父母感情不合,经常闹矛盾,导致这个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朱美丽了解情况后,立即骑着脚踏车,往返几十里到学生家里做工作,在她的热情鼓励,关心感召下,使学生终于走出困境,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最后终于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这位学生在给老师的信中深情地写到:朱老师,是您的爱心点燃了我对生活的嚮往,是您给了我精神的重生……。
03级学生邓小光、胡建章在备战高考前产生畏难情绪,是朱美丽老师亲切帮助、悉心指导,他们才放下包袱,克服心理障碍,双双考进大学。在座谈会上,胡建章同学热泪盈眶地说:“没有见上朱老师最后一眼,给我留下永生的遗憾。我总是不相信她的去世,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学生在朱美丽老师的关爱下,走向成才,成功之路。这一年,朱美丽被评为全县“优秀班主任”。燃烧生命之火,点亮希望之光,这就是朱美丽人生的真实写照。
无 私 人 梯
记不清那一位智者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那是因为他是踩着别人的肩膀攀登的。”正是有了这种以人为梯的攀登,才有了历史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追求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境。他们付出了所有的所有,巴望学生大有出息;他们竭尽所能的所能,激发学生超越自己。当学子鹏程海空,一飞沖天的那一刻,老师又衔泥筑巢,为乳燕铺架天桥。
朱美丽在暂短的教学生涯中,用自己的诚恳、谦虚、平易近人和勇于接受重担而赢得全体同志的信赖和尊敬。她除了完成正常的教研、教改、教学任务外,十分关心那些对英语学习厌倦和惧怕的农村孩子。根据农村学生特点,她研究设计的教改课题,从基础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她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编写英语节目,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外语知识。凭着不懈地努力,硬是把本班英语弱科变成全班强项。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对于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她更是给他们加班补课,从不计报酬。为了教好学生,她常常要花很长的时间钻研教材,查阅文献和资料。为了一种新的教法,她请教名师、翻阅优秀教案,上网搜寻最新信息,有时一个教案要推翻几次才定稿。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她查找各种练习资料,捕捉最佳切入点,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轻鬆学习的背后,有谁知道朱美丽付出的沉重劳动。就如农夫的耕耘,朱美丽的辛勤也得到丰厚的回报。在担任高三班主任五年间,她亲手送走110多名大学生,年年高考名列前茅。就在病魔缠身的2005年,她带的班级有31名学生榜上有名,取得全校第一的好成绩。理科状元04级张俊涛同学以649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我们感慨何以教师文弱的双肩,宛如旷世的沃土和磐石般的坚实,一粒粒种子发芽,一棵棵小树成材,在朱美丽身上,我们悟出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她心中装着一架无私奉献,连线云天的人梯。
最 后 一 课
长期的超负荷运转和不知疲倦地耕耘,朱美丽身罹沉疴,积劳成疾。当时她带着05级高三年级的英语课和班主任,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她向所有的人隐瞒了病情,全身心地扑在高三教学第一线。有一个学生回忆到:当时只看到朱老师每天打吊针,却不知道她已经身染重症。就这样,朱美丽用生命坚守着阵地,守护着心爱的学生,直到把学生送到县城进入考场,她终于倒下了,然而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坚韧的性格支撑着她又一次顽强的站起来,重新担纲06届高三班主任。病魔无情地吞蚀着她的身体,不得已的朱美丽在大家劝说下决定去西安诊疗。
临走前,她挟着教案走进教室,平日喧譁热闹的课堂竟然一片肃穆。望着老师苍黄的脸庞,全班同学黯然了。朱美丽忍着病痛开始讲课,头上汗水一滴一滴滚落在讲台上。疼痛使她双手紧扣着桌沿,全身重量挤压在讲桌上。全班同学泪流满面地望着老师、感天动地的师生情溶化在一起。一个女孩首先哭出声来:“朱老师,您坐着讲吧!”,几十个学生悲痛地爬在课桌上泣不成声。朱美丽笑着安慰学生:老师身体好,过一个月还回来给大家讲课。可是谁能知道,这是她和心爱的学生、可爱的讲台的永诀的最后一课。这最后一课把师生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凝固成一个剪影。
爝 火 红 烛
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负担让朱美丽无暇检查身体和到医院诊断病情,直到肺癌晚期才开始断断续续的冶疗。性格坚强的朱美丽用超凡的意志同病魔作斗争,快乐面对生命。无论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见面时她总是微笑着,询问学校複课情况,她所带班级学生咋样,从不谈自己的病情。2005年寒假,许多考入大学的学生才知道朱老师病危了,他们结伴到学校看望老师,可是老师已经搬回蒲城乡下了,学生们在朝邑包车直赶到几十里路以外的老师家里,当看到憔悴、消瘦、头髮全部脱落的老师,几个女孩子扑到老师怀里哭了。朱美丽依然笑着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成为有用的人才,学生们挥泪告别老师,朱老师,多保重,放暑假我们再来看您……。2006年春天,朱美丽的病情再次恶化。许多老师赶去看望,看到当初那个健壮、开朗、乐观的美丽已瘦成一把骨头,全身肌肉僵直无法注射药物……。从房子出来后,许多老师失声痛哭起来,校医流着眼泪为朱美丽注射了最后一次止痛针。患病后的朱美丽从不向组织提出困难和要求,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然而却有一次例外,几名学生赠送给朱美丽一本书,那书的名字是《最伟大的励志故事》,在书的扉页,写着学生真情的留言:献给最亲爱的美丽老师,快乐是病魔的天敌,我们希望您快乐!您的学生周晓婷、张雅敏、翟永洁、李俊萌、刘栋、韩旭、王伟 2005年9月20日。
捧着这饱含亲情和爱意的书本,朱美丽忍耐许久的泪水奔涌而出,最后放声哭泣。这泪水是对生命的渴求,是对未来的嚮往,这哭声是对亲人和学生的愧疚,也许更多、更多……化泥护花,不求闻达,子规啼血,只图无愧,她用生命去拥抱心中的承诺。在她生命弥留之际,用最后的气力给县医院的许大夫写了一封信,感谢许大夫的关照和悉心治疗,同时提出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从容面对病魔,心底铺满阳光。2006年4月10日,象平淡的竹花,朱美丽走完她34年的人生历程,安然地闭上她的双眼。她留给人世间和亲人的不仅是悲痛、黯然,还有欣慰和永久的思念。
2006年4月11日,天气格外的阴冷,朱美丽所在学校的领导、同事、生前好友,她的亲人,白髮苍苍的父母,悲痛欲绝的丈夫,年仅九岁的儿子,还有她的学生专程来向遗体告别。白髮人送黑髮人,那是人世间何等的惨剧,九岁童谁来照看,幼小的心灵怎样承受最大的不幸。许多人哭得泪人一样,父母失去一位好女儿,丈夫去了一位好妻子,学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儿子失去了最疼爱的母亲,空气中笼罩着巨大的悲哀,美丽啊!你不该去哇?你不能走呀?
尾 曲
2006年8月23日,陕西电视台“让我感动的人”栏目组来到朱美丽工作过的朝邑中学採访。悲伤、泪水、思念、惋惜,又把人们引回到那让人撕心裂肺般疼痛的往事。在朱美丽生前的房间,我们看到悬挂在床前,学生为她精心製做的风铃,小熊猫、千千结在轻轻地飘蕩,仿佛有生命的精灵一样,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一切的一切。人去物留,挥之不去的是熟悉的音容笑貌,空悲切、只在梦里千百回。
天低云暗,阴雨霏霏,在朱美丽的坟茔,我们碰上了几位手持白花的大学生,他们是特地来看望朱老师的。有个叫王伟的同学曾在读高三时担任班长,是朱美丽的得意门生,五尺高的男子汉在墓地泪水伴着雨水流淌,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哽咽着说:“朱老师,我是王伟,我看你来了,我现在正就读西安工程大学,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的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朱老师,我是马艳婷,现在正上陕西科技大学。朱老师,我是武萍,现在西安工程大学学习。朱老师,我是成名,那个特爱哭的女孩,现在正读陕西工业技术学院。朱老师,我是任丹,正上西安理工大学。五位学子抱头痛哭一场后,把胸前佩带的白花献在坟前,告慰美丽在天之灵。朱老师,安息吧,明年我们再来看您!
望着花草绿树掩映的坟茔,想到长眠在坟茔下的朱美丽,我们又想起那平淡的,用生命作萼的竹花,一个平凡的教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她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火热的青春奉献给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在天际间划上一道最美丽的彩虹!
二00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于同州
补记:我们因无法收集到朱美丽生前那许多感人的故事而遗憾,只好用此拙文表达心灵的感动,告慰美丽在天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