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体例清晰,文字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合作为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参考读物,也可供关心我国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我国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正面临不断趋紧的自然资本约束,已经影响到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虽然自然资本的约束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但对于人类社会是否具有足够的解约束能力,作为“喜鹊”的主流经济学和作为“乌鸦”的生态学派之间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自然资本的内涵,通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式的自然资本替代性比较,发现自然资本与其他资本之间存在短期的互补性和长期的替代性,并且随着要素之间结合方式的不同,互补性和替代性会相互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发挥着核心作用。最后,本书提出,一个国家或社会对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以及发展的公平性等将最终决定其可持续能力。对我国而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必须将更多的国民财富再投入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厉行节约、艰苦奋斗。
基本介绍
- 书名:经济成长的自然资本约束与解约束
- 作者:刘平养
- 页数:307页
- 定价:25元
书籍信息
作者: | 刘平养 着 | ||
定价: | 25 元 | 页数: | 307页 |
ISBN: | 978-7-309-08026-1/F.1693 | 字数: | 213千字 |
开本: | 32 开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11年6月 |
图书目录
第1章 我国当前的自然资本约束
1.1高速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
1.2约束与解约束下的社会发展
1.3自然资本的替代性争议
1.4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自然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2.2自然资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引言
3.1以自然资本衡量的可持续性
3.2围绕自然资本的主要争论
3.3国内关于自然资本的研究
3.4关于自然资本替代性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 经济学视角的自然资本
引言
4.1自然及衡量资源的两种标準
4.2以稀缺性界定自然资源
4.3以增殖性界定自然资本
4.4自然资本的发展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能源的替代性分析
引言
5.1不同生产函式的替代弹性
5.2资本—能源的替代弹性分析——以日本为例
5.3能源的事实约束变紧还是变鬆了?
5.4人力资本的核心作用
5.5基本结论
5.6计量模型的不足之处
附录:中国和日本的主要数据
参考文献
第6章 产品类和混合物品类自然资本的替代
引言
6.1能源与人力资本的结合对其他自然资本的替代
6.2市场导致的自然资本替代差异
6.3产品类自然资本的替代
6.4混合物品类自然资本的替代
附录: 石油价格与总能源R&D投入数据(1974—2006)
参考文献
第7章 服务类自然资本的替代
7.1服务类自然资本的恶化
7.2服务类自然资本的互补性约束
7.3有效的保护是服务类自然资本最有效的替代方式
7.4自然资本互补性与替代性的转化
参考文献
第8章 自然资本替代性与可持续发展
引言
8.1可持续能力的内涵
8.2效率、公平与节俭
8.3粗放型增长对可持续能力的影响
8.4提高中国的可持续能力:路径与前景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主要结论
9.2研究展望
后记
1.1高速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
1.2约束与解约束下的社会发展
1.3自然资本的替代性争议
1.4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自然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2.2自然资本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引言
3.1以自然资本衡量的可持续性
3.2围绕自然资本的主要争论
3.3国内关于自然资本的研究
3.4关于自然资本替代性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 经济学视角的自然资本
引言
4.1自然及衡量资源的两种标準
4.2以稀缺性界定自然资源
4.3以增殖性界定自然资本
4.4自然资本的发展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能源的替代性分析
引言
5.1不同生产函式的替代弹性
5.2资本—能源的替代弹性分析——以日本为例
5.3能源的事实约束变紧还是变鬆了?
5.4人力资本的核心作用
5.5基本结论
5.6计量模型的不足之处
附录:中国和日本的主要数据
参考文献
第6章 产品类和混合物品类自然资本的替代
引言
6.1能源与人力资本的结合对其他自然资本的替代
6.2市场导致的自然资本替代差异
6.3产品类自然资本的替代
6.4混合物品类自然资本的替代
附录: 石油价格与总能源R&D投入数据(1974—2006)
参考文献
第7章 服务类自然资本的替代
7.1服务类自然资本的恶化
7.2服务类自然资本的互补性约束
7.3有效的保护是服务类自然资本最有效的替代方式
7.4自然资本互补性与替代性的转化
参考文献
第8章 自然资本替代性与可持续发展
引言
8.1可持续能力的内涵
8.2效率、公平与节俭
8.3粗放型增长对可持续能力的影响
8.4提高中国的可持续能力:路径与前景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主要结论
9.2研究展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