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0-12-09 18:43:35 暂无评论 百科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市和扎赉诺尔区境内,属于野生动物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草原生态系统类型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40000公顷,主要由呼伦湖(达赉湖)、新达赉湖、贝尔湖(中国部分)、乌兰诺尔、乌尔逊河、克鲁伦河入湖口、湖漫滩、河流两岸湿地,以及草原、沙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亚洲中部乾旱地区最大淡水湖,湖面最大面积233900公顷,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湖中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湖泊、河流、苇塘、沼泽湿地、草甸和草原等构成了保护区複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呼伦湖湿地是我国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东北亚—澳洲迁徙水禽停歇的驿站。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 气候:中温带半乾旱大陆性气候 
  • 级别:国家级 
  • 区域面积:740000公顷 
  • 类型:野生动物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草原生态系统类型 
  • 保护对象: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河流、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 
  • 管理单位: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批准时间:1992年10月 
  • 批准文号:国函〔1992〕166号 

历史沿革

1985年,内蒙古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内蒙古草地类自然保护区规划》将达赉湖保护区列入到拟建自然保护区规划之中,1986年该规划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保护区功能区划图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1986年7月,经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达赉湖珍禽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1990年12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3月,经中、蒙、俄三国政府商定,由中国“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古国“蒙古达乌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联邦“达乌尔斯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CMR——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
1994年5月,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美国俄勒冈州玛洛尔国家野生动物庇护地结成姊妹保护区;
199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範围从约4000平方公里扩大到约7400平方公里;
2002年1月,经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批准,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02年11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路;
201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更名为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南与蒙古国隔贝尔湖相望,西距中、蒙边境57千米,北距俄罗斯15千米,处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地区。保护区横跨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市和扎赉诺尔区4个行政区,与呼伦贝尔市首府海拉尔区相距164千米,北端与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市相距41千米,西距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14千米,东距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50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7°45′50″~49°20′20″;东经116°50′10″~118°10′10″。海拔545—785米,总面积740000公顷。是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河流、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气候条件

保护区位于欧亚草原东端,地处大陆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3℃~ 0.4℃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42.7℃; 10℃有效积温2336 ~2675℃;无霜期110 ~160天;年均降水量为247 ~319mm,年均蒸发量为1636mm。

地形地貌

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西麓、蒙古高原东侧,海拔545—785米,地貌由湖盆底地、滨湖平原和沖积平原、河漫滩、沙地、低山丘陵及高平原等六种类型组成。

水文

呼伦湖水系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呼伦湖、贝尔湖、克鲁伦河、乌尔逊河、哈拉哈河、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海拉尔河(人工连线)、乌兰诺尔。其中长度1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条,20~100千米的有13条,20千米以下的有64条。全流域大小河流共80条,河流总长度为2374.9千米,总流域面积(国内部分)3721400公顷。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伦湖是呼伦贝尔高平原上的吞吐湖泊,位居全国第五大湖,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不规则斜长方形,湖长93千米,平均湖宽32千米,最大湖宽41千米。湖西侧接近陡崖处坡度较大,北、东、南三面较平缓,最深处在湖盆偏西的中心位置。高水位时湖水顺新开河、达兰鄂罗木河注入额尔古纳河外流入鄂霍次克海,为淡水湖;低水位时则成为内陆湖,湖水微鹹(或半鹹水)。呼伦湖补水主要来源于乌尔逊河、克鲁伦河、自然降水、湖周径流和地下水的自然流入,其水位及面积变化主要取决于补水量的多寡。由于湖泊面积大、水深浅,蒸发消耗较多。历史上呼伦湖的最高水位为2000年的545.33米,湖面最大面积233900公顷,最大水深8米,平均水深5.7米,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2000年以来,受周边地区降水量持续下降的影响,呼伦湖主要补给河流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来水量锐减。2000年至2012年两河来水合计为40.5亿立方米,年均3.1亿立方米,仅为多年平均值的1/4,入湖水量只有蒸发量的1/6~1/7,致使湖泊水位持续下降。2000年至2012年,呼伦湖水位从544.4米下降至540米,水域面积从近2200平方公里减小到1750平方公里,蓄水量从140亿立方米降低至45亿立方米。2009年“引河济湖”工程投入运行后,水位下降的趋势得以遏制,但直到2013年湖区水位仍低于多年平均水位。
由于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平均每年携带25万吨左右泥沙入湖,加上大风搬运、风浪引起湖岸坍塌,目前呼伦湖底约有50厘米厚的泥沙淤积。
贝尔湖是中蒙两国共有淡水湖,呈椭圆形,长40千米,宽20千米,面积60878公顷。西北部4026公顷为我国所有,均在保护区内。一般深度9米左右,湖心最深处可达50米以上。
新达赉湖是由呼伦湖高水位决口而成,面积可达14700公顷,位于甘珠花东北约9千米处,西距呼伦湖5千米。随着呼伦湖水位的下降,新达赉湖2001年与呼伦湖断流,到2006年全部乾涸。
乌兰诺尔位于呼伦湖南80千米处,是由乌尔逊河支流汇聚而成的水面。水大时东西长15~17千米,南北长2~5千米,面积达3200公顷,枯水期成为沼泽。1996年乾枯,1997年经生态工程治理后恢复原貌。
克鲁伦河位于呼伦湖西南部,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山南麓,呈东北走向,自西向东注入呼伦湖。河流全长1264千米,宽40~90米左右。在我国境内长206.44千米,保护区内不足20千米。
乌尔逊河发源于贝尔湖,北流注入呼伦湖,南北连线呼伦湖和贝尔湖两大湖,东西连线新巴尔虎左、右两大草原,全长223.28千米,流域面积10528.27平方千米。河宽随水量的多寡变化,丰水期河宽一般在60~70米,水深2~3米。
哈拉哈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部吉里革先山西麓的达尔滨湖。从东南流向西北,流至额布都格卡伦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往西北经沙尔勒金河(已乾涸)流入乌尔逊河,另一支向南注入贝尔湖。
沙尔勒金河哈拉哈河流入贝尔湖之前41.19千米处分出的一条支流,长52千米,在乌尔逊河由贝尔湖流出24.07千米汇入乌尔逊河。沙尔勒金河将哈拉哈河与乌尔逊河直接连通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地区,中蒙边界线即由此三角地区通过。沙尔勒金河流域面积36325公顷,其中我国流域面积有31150公顷,蒙古国有5175公顷。
达兰鄂罗木河位于呼伦湖的东北部,全长25千米。18世纪中叶以前,是呼伦湖水从湖东北部注入额尔古纳河的古道,是当时达赉湖的唯一出口,后因地壳影响,呼伦湖面缩小,湖水不能外泄注入额尔古纳河,而三河汇合处的海拉尔河水大时,一部分水通过达兰鄂罗木河倒流入呼伦湖。50年代后期,海拉尔河处于洪水期间,注入呼伦湖的流量相当大。1958年湖水上涨到海拔543.41米,开始通过达兰鄂罗木河重新流向额尔古纳河。1965年,湖水上涨1.67米,严重恶化了扎赉诺尔煤矿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区生产和牧区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为保护扎赉诺尔煤矿安全,截断了达兰鄂罗木河与呼伦湖的水力联繫,修建了人工运河“新开河”使湖水改道,以制止湖水上涨,并在新开河上设有泄水闸和挡洪闸,自此达兰鄂罗木河成为一条调节呼伦湖水位的吞吐性河流。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开河连线达兰鄂罗木河两端故道的人工河。南起呼伦湖东部沙子山附近,从东侧绕过扎赉诺尔矿区和车站,穿越滨州铁路,西北至黑山头脚下,汇入达兰鄂罗木河下游旧河道,全长16.4千米。新开河底宽以铁路为界,道南15米,道北22米。在呼伦湖东部沙子山附近的新开河上,建了泄水进口闸,控制湖水涨落;在距滨州铁路线南部的新开河上,设有出口挡洪闸,以防止海拉尔河在高水位时倒流入湖。
“引河济湖”人工河道连线呼伦湖和海拉尔河的“引河济湖”工程于2009年投入运行,对遏制呼伦湖水位下降的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呼伦湖水系还有一些时令河、湖,分布在呼伦湖周围。
时令湖分两种,一种是与呼伦湖通连的大湖泡,水质较好。有新达赉湖、松哈托湖、阿楞多尔莫湖、乌都鲁泡、吉布奇鱼圈湖;另一种不与呼伦湖通连,但水面随呼伦湖水位变化而变化,一般面积较小,盐硷度较高,在呼伦湖西岸分布较多。
呼伦湖周围的时令河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汇流入湖,主要有以下几条:呼伦沟、水泉沟、大沙圈小河、西山沟、老四号沟。

区域範围

保护区北起小河口向西南沿湖西岸到东庙;向南经兰旗庙、宝格德乌拉、贝尔苏木至贝尔湖西,沿国界到巴彦塔拉;向北沿乌尔逊河至乌尔逊队(北),向东北至新达赉湖(新开湖)东乌拉,向西北经磋岗牧场二队到小河口。
呼伦湖呼伦湖
保护区由达赉湖水域、贝尔湖(中国部分)、乌尔逊河、克鲁伦河入湖口、乌兰诺尔、新达赉湖及其附近草原组成。保护区划分为五个核心区及其相应的缓冲区,即乌兰诺尔核心区、嘎拉达白辛核心区、双山子核心区、乌尔逊河核心区和贝尔湖核心区,其余部分为实验区。核心区面积为76803公顷,占总面积的10.38%;缓冲区面积为38930公顷,占总面积的5.26%;实验区面积为624267公顷,占总面积的84.36%。其中最为着名是位于乌尔逊河中段的乌兰诺尔核心区,面积7500公顷,湿地内芦苇丛生,是天然的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繁殖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鸟类在此栖息。

保护目标

综述

保护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即湖泊、湿地和典型草原等,并使其结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呼伦湖保护区成为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也是亚洲水禽的重要栖息繁殖地。
保护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一是保护物种多样性,486种高等植物,30种鱼类,4种两栖爬行动物,333种鸟类和35种哺乳类,其中64种动物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物种红皮书。二是生态系统多样性:拥有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沙生植被、灌丛化草甸等生态景观类型。三是遗传多样性:保护区物种丰富,有些物种种群数量均很大,如:雁鸭类、鸥类、鹭类、鹬类、雀形目鸟类。

植物资源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比较简单,初步统计,共有维管束植物58科、181属、311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双子叶植物43科134属240种,单子叶植物13科47属68种,植物区系以草本成分为主体,还有部分中生草甸成分和少量的沼泽成分,线分别叙述如下:
达乌里——蒙古种
这一组区系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的基本成分,在达赉湖地区代表植物如下: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和大针茅Stipagrandis本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建群种,尤其是大针茅在湖区东东北和西北数量较多。根茎型禾草羊草Leymuschinense也是作用极为突出的达乌里——蒙古草原种,在湖区的一些地方组成优势草原群系。黄芪属的草木犀状黄芪Astragalusmolilotoides、斜茎黄芪A.adsurgens、白花黄芪A.galactites和新巴黄芪A.hsinbaticus,棘豆属的多叶棘豆Oxytropismyriophylla、山棘豆O.hailarensis,锦鸡儿属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lla,葱属的砂葱Alliumbidontatum、白头葱A.leucocephalum,蓼科的细叶蓼Polygonumangustifolium,石竹科的叉歧繁缕Stellariadichotoma、麦瓶草Silenejenisseensis,毛茛科的棉团铁线莲Clematishexapotala,罂粟科的野罂粟Papavernudiccaule,十字花科的线叶花旗竿Dentostemunintogrifolius,景天科的瓦松Orostachysfimbriatus、钝叶瓦松O.malachophyllus,蔷薇科三出委陵菜Potentillabetonicaefolia、轮叶委陵菜P.verticilalaris、芸香科的北芸香(草芸香)Haplophyllumdauricum,伞形科的锥叶柴胡Bupleurumbicaule,白花丹科的二色补血草Limoniumbicolor,唇形科的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玄参科的达乌里芯巴Cymbariadahurica,川续断科的窄叶蓝盆花Scabiosacomosa,桔梗科的长柱沙参Adenophorastenanthina,菊科的火绒草Leontopodiumleontopodioides、蒙古蒿Artemisiamongolica,禾本科的额尔古纳早熟禾Poaargunensis,百合科的兴安天冬Asparagusdahuricus,鸢尾科的射干鸢尾Irisdichotoma,囊花鸢尾I.ventricosa等都属于本区植物。
泛北极植物种
属泛北极植物种的地理分布环境比较複杂,主要分布在草甸、沼泽和浅水中。在达赉湖沿岸分布的主要种有浮萍科的浮萍,杉叶藻科的杉叶藻,狸藻科的狸藻,小儿仙草科的狐尾藻,柳叶菜科的沼生柳叶菜,虎耳草科的梅花草;在湖区草甸植被中还有高大中生杂类草地榆,禾本科的无芒雀麦,芒草,蔷薇科的鹅绒委陵菜,报春花科的海乳草等;在泛北极成分中草原植物种的典型代表是禾本科的恰草,菊科的冷蒿、紫花冷蒿,北点地梅,茜草科的篷子菜,禾本科的画眉草是草原中常见的一年生植物。
古北极植物种
古北极植物种在达赉湖沿岸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许多种是草甸的重要成分,水生植物、沼泽植物比较多,还有一些草原中旱生植物。
属古北极草甸种的植物主要有拂子茅,假苇拂子茅,黄花苜蓿,天蓝苜蓿,鼠掌老鹳草,旋花草,箭头唐松草,多型蒜芥(寿蒜芥);属古北极草甸草原种的有野火球;水生、沼生的古北极植物代表种有水葱,五针金鱼藻,莕菜(莲叶荇菜),还有北独行菜,扁蓄,长刺酸模,等。
东古北极种
东古北极种在达赉湖沿岸主要包括草甸植被和草原中旱生与旱生植被的一些种。主要代表植物有:并头黄芩,山野豌豆,短芒大麦草,平车前,披针叶黄华,冰草,脚苔草(日荫菅),防风,扁蓿豆,细叶白头翁,阿尔泰狗哇花,多裂叶荆芥,地蔷薇,瓦松,钝背草,大籽蒿,迷果芹,角茴香,麻叶荨麻等。
古地中海植物种
古地中海植物种主要包括古地中海乾旱、半乾旱区分布的一些植物种。在达赉湖沿岸的主要种有:白刺,枇杷柴(红砂),细枝盐爪爪,盐爪爪,木地肤,芨芨草,角果硷蓬等。
亚洲中部植物种
亚洲中部植物种主要以旱生的植物种为代表。在达赉湖沿岸(西部和西南部)草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禾本科针茅属植物有二种,一种是克氏针茅、另一种是戈壁针茅,此外,葱类植物中的硷韭(多跟葱),多分布于达赉湖西南沿岸的硷化低地上,有时可形成优势群落。还有狭叶锦鸡儿,栉叶蒿,在湖岸沙丘上还有沙蓬(沙米),的分布,还有一些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冠芒草等都属于亚洲中部成分。
黑海——哈萨克斯坦——蒙古植物种
本区系主要包含着一些旱生植物,草甸植物种类。其代表中主要有:乾旱草原中的草原小禾草糙隐子草,由它组成的乾草原底层的禾草层片,还有分布于达赉湖以南沙质草原的沙生冰草,,麻花头,,细叶鸢尾,等乾草原植物种。在草甸和盐化草甸植被中,常见种有盐生酸模,草地风毛菊等。在砾石质或沙质草原上的代表种有变蒿,星毛委陵菜,银灰旋花,燥原荠等。
东亚种
东亚种在达赉湖沿岸分布种类较少。委陵菜,还有旱生半灌木万年蒿等。
世界分布种
除以上区系成分之外,在达赉湖地区还有南北两半球湿润与乾旱植物地理区广泛分布的世界分布种,主要是一些沼泽成分、水生植物和居民点杂草。在达赉湖沿岸分布的主要种有:水烛(狭叶香蒲),芦苇,海韭菜,线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狗尾草,反枝苋(苋菜),藜,田旋花等 。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包括丹顶鹤大鸨等世界级濒危物种的鸟303种,蒙古高原特有种黄羊等兽类13科35种,鱼6科30种。其中,被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名录的就有55种,我国分布的8种鹤,6种是该保护区的候鸟和旅鸟。保护区为澳洲——东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也是亚洲水禽的重要繁殖地。保护区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湖)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为供鱼类栖息、繁衍的天然有机水系,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整体。乌尔逊河中游的乌兰泡水生植物丰富,为鲤鱼、鲫鱼的主要产卵地。
天鹅天鹅
呼伦湖附近有鸟类17目38科190种及2亚种,其中古北种155种,广布种35种,没有东洋种侵入。迁徙鸟172种,其中夏候鸟98种,旅鸟69种。雀形目鸟79种,水禽7目13科72种(其中雁形目21种,鹤4种,鸥8种),猛禽24种。国家保护鸟类35种,其中一类4种(黑鹳、白鹤、丹顶鹤等),二类8种(白琵鹭、大天鹅、小杓鹬、雕等)、三类23种(猛禽、灰鹤、大鸨及蓑羽鹤等)。该区有一定数量的大天鹅繁殖种群,及目前我国发现数量最大的蓑羽鹤繁殖种群。在后来的调查中又发现包括大鸨、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内的鸟类3科51种,其中鹤1种。呼伦湖区总计鸟类17目41科24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1/5。
呼伦湖中已记录到4目6科26种鱼,包括粲条、红鳍鳇、蒙古红鳇、哲罗鱼、鲤鱼、东北雅罗鱼、鲫鱼、狗鱼、麦穗鱼、鲶鱼、唇鲷、花鲷等。呼伦湖区哺乳类已记录到6目13科35种,包括狼、沙狐、艾鼬、狗獾、草兔、达乌利黄鼠、黄鼬、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和黄羊。已发现爬行类2种(丽斑麻晰与白条锦蛇),两栖类2种(中华林蛙与花背蟾蜍)。

管理措施

保护管理工作体系

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区关係,以建立社区伙伴关係为目标,走访民众全面了解辖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深入调研社区矛盾解决措施,开展扶贫结对活动。在辖区建立了居民档案,设立义务管护员,让公众积极参与保护,提高他们的自然保护意识,理解并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现场管理。主要以核心区、缓冲区的严格保护和鸟类栖息繁殖地、鱼类洄游通道、产卵地等重点生境和敏感区域的管理为重点。各站以巡护管理、民众举报案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来实施现场管理工作。
行政执法。十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共处理各类违法案件400多起,没收、销毁违法工具3000余件,有效遏制了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保护了自然资源。通过行政执法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科研监测工作体系

保护区主要以鸟类、草原和湿地植被监测工作为主,其内容和手段逐渐完善细化。1995年以来,选定了湿地、植被监测样方17处,永久监测点50处,建立了8处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永久性生态监测样地。各管护站均有1名专职科研人员,配有各式望远镜、汽车、机车、GPS及通讯设备。他们负责对其辖区内敏感地区的鸟类进行常年监测。通过参加鸟类监测、GIS、植被监测等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日常监测水平。固定了以春、夏、秋三季为主的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鸟类资源,经多年的监测,保护区记录鸟类由原来的241种增加至333种,共发现新记录92种。
科研成果不断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此外收集了与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相关的学术文章共51篇,编製成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科学论文集两册。保护区已完成了湿地、动植物资源的综合考察,并编制出版了《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不断拓展对外科研合作渠道,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国际鹤类基金会、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係。并通过合作开展了中加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黑龙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项目、犬科动物生境研究、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额尔古纳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两爬类动物监测项目、鹤类监测项目等。

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製作高质量的传宣资料,设立警示牌、宣传牌,充分利用广大媒体、网路,宣传和报导自然保护区的重大事件和发展情况。呼伦贝尔日报社、呼伦贝尔电视台、新巴尔虎右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多次对保护区进行了专访,了解了达乌尔国际保护区的合作情况、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录製了节目,并分别循环播出。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地球日”等纪念日,以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公共宣传活动,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十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在保护区重点区域、主要路口、保护区外界设立警示宣传标牌100余个,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对自然保护区周边民众的宣传教育,採取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方式,使周边民众充分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当地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係,提高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周边民众的法制观念,达到依法管理,以法治区的目的。
对中小学生採取新奇多样,有创新、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参加野外活动、夏令营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兴趣,以科普宣传教育为主,丰富中小学生的自然保护知识,增强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自然保护区、热爱野生动物的观念。针对不同的人群採取不同宣传教育方式,保护区每年都组织对社区牧民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保护区,支持保护区。成功举办了两届“达赉湖杯”学生知识竞赛活动和一届“6.5”世界环境日“达赉湖杯”演讲比赛活动。平均每年对学生的宣教量可达800人次,对社区牧民的宣教量可达500人次。积极参加了“寻找中国最美湿地”的评选活动,达赉湖湿地被评为“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

对外合作

中蒙俄CMR—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的成立,开创了世界上三个国家共同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的先河,并为自然保护事业的多国合作树立了典範。三方成员一直在科学考察、学术交流、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006年和2007年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分别在中国成功举办了三国国际儿童绘画展和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的师生达500余人次,今年9月,应邀参加了俄罗斯达乌尔斯克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的庆典活动。20年来,国际自然保护区共召开了5次联合委员会会议,保护区三方成功合作进行考察和宣传教育等活动60余次。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年来,保护区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如:国际鹤类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GEF项目、加拿大农业发展项目等。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拓展了资金来源渠道,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锻鍊和提高。
为了加强与国内外保护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保护区先后分别与美国玛洛尔国家野生动物庇护地、江苏大丰糜鹿自然保护区、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姊妹保护区的关係,与加拿大黑赞马国家公园结成了姊妹保护区。2007年,达赉湖生物圈保护区还与国内其他9个知名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共同成立了“中国东部候鸟迁徙网路姊妹保护区网路”,并每年召开学术交流会议,促进共同展。
此外,为顺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呼伦湖综合治理工作进程,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开展对外合作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合作共建保护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与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在草地生态修复、沙化修复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这三家在合作的重点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与其成功合作是保护区管理局在加快推进呼伦湖综合治理工作中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对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加快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开发利用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条例将保护区範围规定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境内的区域,对保护区内从事规划、保护、建设、利用、管理等活动进行了规定和限制。
条例分为总则,规划与保护,利用与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五个部分,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核心区外围为缓冲区,只準进入从事教学科研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缓冲区外围为实验区,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适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游艇游艇

生态价值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面积草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为典型、最为完整的中温型草原生态系统。它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典型草原动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徵,具有古老的区系发生与群落髮生历史。保护区还具有广阔的水域、湿地。区内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内陆湖泊,是众多鸟类栖息、繁殖的乐园,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集散地,是进行鸟类生态学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研究的理想场所。同时,保护区还是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是拯救和保护物种的储存库,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