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徐伯鸿

2021-02-07 21:39:47 暂无评论 百科
徐伯鸿

徐伯鸿

徐伯鸿(1964.12.7 -2011.8.15),河南光山县人,信阳师範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一生治学严谨,着作颇丰,生前担任中国王维研究会、中国柳宗元研究会、中国欧阳修研究会理事,在唐代文学研究界产生了较大影响。2011年8月15日,因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于信阳家中去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徐伯鸿
  • 外文名:xubohong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南光山县
  • 出生日期:1964.12.7 
  • 逝世日期:2011.8.15
  • 职业:教授

人物简介

徐伯鸿先生爱生如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係处理等方面尽心指导,更是对许多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和生活法则等方面给出经验性的帮助;他为人正直,个性洒脱,兴趣爱好广泛,其思想及教书风格影响了众多学子。

人物履历

1985年6月毕业于信阳师範学院中文系本科,此后即留校任教
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于武汉大学 古代文学助教班进修学习
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于北京大学 作访问学者
2006年被评审通过聘任为教授

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主要从事唐代文学研究及明代文化思潮研究,特别是在王维诗画研究、陈元光诗文及从政思想研究领域见解独到,颇受学界观注。
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独立出版学术着作3部;合作出版学术着作5部;主编教材1部;合作教材2部
主持国家级项目:《陈元光全集》整理与研究 ;参加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主持厅级项目多项
获河南省学术着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厅级奖多项
获省级“三育人”优秀工作者称号1次;获信阳师範学院首届“十佳明星教师”称号;多次获信阳师範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主要着作及论文

主要着作

《诗情画境:中国古代“诗中有画”问题研究》/徐伯鸿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04
《龙湖集-编年注析》/徐伯鸿着.-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国家意志与文学复古 明代诗文复古嬗变论略》/徐伯鸿 胡欣 胡艳玲着.-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主要论文

《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施政思想》 河南社会科学 2006年04期
《谈柳宗元的拒为人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谈毛泽东古体诗词入诗景物的两个创新性特徵》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年05期
《古典的理性背叛与感性因袭中的生命之花——读胡适的<兰花草>》名作欣赏 2006年06期
《对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再认识——兼论王维中晚年的心态》名作欣赏 2006年12期
《“台阁体”不能等同“馆阁体”辨析》 海南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试论杜牧妇女题材诗》 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诗是无形画——析王维<终南山>诗》 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论王维写景诗以画法入诗法的成因》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论透视画理在王维写景诗句中的运用》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国破山河在”中“国”字释义辨析》 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试论陆机对形成“诗中有画”传统的奠基性贡献》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5期
《“龙朔文场变体”与陈元光的诗歌创作》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05期
《从山意象看毛泽东诗词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突破》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功成身退戏沧洲——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新解》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4期
《谈中唐社会政治背景下的柳宗元官论思想》 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04期
《王维诗中夕阳意象的美学意蕴》 南都学坛 2006年05期
《.略谈王维“诗中有画”问题研究中的两个误区》南阳师範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试论形成中国古代诗画交融的主要因素》 洛阳师範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略谈盛唐诗人开放性心理的基本特徵》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2002 年
《谈欧阳修艳词的文化认识价值》广东技术师範学院学报 2009年08期
《.陈元光乡荐年岁考辨》语文知识 2009年03期

垂钓文章

除学术论文外, 因徐伯鸿老师喜垂钓,好品茶,有两篇垂钓文章发表在《中国钓鱼》杂誌
《诗国至圣 钓坛高手——杜甫与垂钓》 中国钓鱼 1997年10期
《豪歌千古诗仙钓──李白诗中的垂钓掌故》 中国钓鱼 1998年04期
已整理尚未出版的茶文化书籍《茶韵》

各界人士追悼輓联

去世后,学术界及其学生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缅怀。以下为部分輓联:
申国英才演魏晋遗风
一代名师书汉唐盛世(赵欣红)
仙塘垂钓怡然自得明箕山之志
道山遽返怀文抱质续汉魏风流(王保军)
伯劳此去无迹徒将旧梦忆风采
鸿雁再来有约好留心香待师魂(刘丽娜)
伯牙鸿儒待人处事立其诚望徐风扑面
师表华章德艺双馨教弟子期余音绕樑(张笑涛)
能诗能赋能文章只惜英年永逝
亦和亦介亦豪侠但留清名长存 (金荣权)
千年神交旨趣深得王维憾失研诗论画友
四载沐教学理亲炙我辈痛丧才高德馨师(杨宏鹏)
不捡牌,不酗酒,不吸菸,无事找事做,休耍脾气;
或观山,或游水,或垂钓,有才仗才狠,岂肯折腰!(池自房)
泰山其颓 南极星沉 文苑从此失巨擘!
桃李三千 风雨殒泪 弟子何处招英魂?(曹锐)
刀口仁心 惟严是教 春风化雨爱无际
亦师亦友 亦儒亦墨 大音稀声人为峰 (曹锐)
贤山肃穆,风流文采谁堪伯仲;
溮河呜咽,万千学子难留飞鸿。(未名)
师院怪才把酒意气添诗兴,魏晋风流,杏坛侃侃,异思泉涌,而今去也;
江湖钓客引鳌上钩显大略,汉唐诗赋,文苑累累,奇见迭出,已往之何?(陈玉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