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中职毕业生

2021-03-10 02:08:04 暂无评论 百科
中职毕业生

中职毕业生

中职毕业生指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职毕业生
  • 学历:等同于高中学历
  • 範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办学模式:行业办学为主

就业趋向

进企、事业单位直接就业是毕业生的首选,其人数均超过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且绝对人数和所占比例都呈扩大态势;其次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004年以来,两者的合计比例均佔毕业生总数的95%以上。
2015年12月2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职业教育专题报告显示,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也连续3年超过90%,2014年达到91.5%。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开展培训达上亿人次,大面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稳步增长。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337.98万人,招生数占高等教育招生数的比例达到46.9%;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06.63万人,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到5593万人。高等职业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报告也指出,职业教育规模达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存在难度。据2014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统计,要实现“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2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达到1390万人”的目标,缺口分别为495万人和384万人。随着我国适龄人口逐步减少,实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480万人”的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2016年2月媒体报导: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15.47万,就业人数为496.42万,就业率为96.30%,对口就业率为77.60%。
从就业去向看,数据(以下均不含技工学校)显示,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52.04%,仍为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6.27%,以其他方式就业的占11.67%,表明更多的毕业生进行创业就业,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着积极作用。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20.02%,比2014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
从就业结构来看,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0.87%;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占32.93%;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占56.20%,比例仍在一半以上。从专业大类来看,加工製造类专业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均居首位,就业情况最好,就业率达到97.30%;其次是信息技术类,达到96.85%;交通运输类、教育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的就业率都在平均就业率96.23%以上。这表明,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步,同时较好地支撑了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从就业地域分布看,本地就业的229.19万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70.75%;异地就业的93.67万人,占28.92%;境外就业的1.07万人,占0.33%。与2014年相比,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增加了5个,达到27个,各地区就业差距呈整体缩小趋势。这表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地域仍以本地就业为主,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超过70%的中职毕业生入学时为农村户籍,但毕业后超过90%的学生在城镇就业。这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帮助农村青年学子获得了就业的技能和稳定的工作,促进学生融入城市生活,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从就业质量看,在直接就业学生中,签订劳动契约的比例达89.26%,比2014年增长超过1.22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断提高。就业月平均起薪2001~3000元的占29.56%,高于3000元的学生占12.02%。近84%的就业毕业生有社会保险,毕业生的社会保障状况持续改善。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表示“比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的达到84.12%,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从职业指导看,毕业时取得资格证书的佔毕业生总数的78.65%。在直接就业学生中,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占总数的73.32%;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占6.84%;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占19.84%,学校推荐仍是就业主渠道。

产业分布

从人数分布上看,二产类和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占绝大多数。2007年,二产类、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合计人数占总数的98.5%。其中,二产类专业毕业生的比重略有增加。2007年,二产类专业毕业生的比重达到21.6%,比上一年增加1.2个百分点;从就业率看,2007年第三产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