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定风波·感旧

2020-10-03 13:33:06 暂无评论 百科

定风波·感旧

《定风波·感旧》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一个被丈夫冷落的歌妓独处深闺的怨恨和相思,下片写歌妓被冷落后的遭遇、抗争与矛盾心态。全词採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叙述了歌妓为了人性平等而抗争的故事,表达了歌妓思念爱情却身不由主的苦衷。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定风波·感旧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处:《苏轼集》
  • 文学体裁:词
  • 作者:苏轼
  • 词牌名:定风波

作品原文

定风波·感旧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倖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定风波:词牌名,唐教坊曲。以五代欧阳炯所作为正格。双调62字,平韵仄韵互用。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②鸳鸯绣带:绣有鸳鸯花纹的衣带,男女定情信物之一。
③腰轻:细腰,这里代指瘦弱的身体。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
④薄倖:薄情,负心。
⑤系马:拴马。恣:任凭。轻狂:放浪,轻浮。
⑥断弦:琴弦断绝。尘管:乐器陈旧。啼妆:泪湿容妆。
⑦归来:从良。
⑧憔悴(qiáo cuì):黄瘦,困顿。

白话译文

送你的鸳鸯衣带长,你莫见怪,我身体瘦弱也承受不了歌舞挥动的强求。负心的人只贪心去寻花问柳,去向何方?依旧寻欢作乐、追求声色、放纵轻浮。
又一个悽苦的春天在悲伤中过去,心中无限惆怅。琴长久不弹,弦早已断了,管长久不吹,已落满尘土,与这两件东西为伴的是女人的啼妆。若不信请回未看看,怕相见,自己的憔悴容颇见不得他。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的一天,陈襄宴请苏颂、苏轼,席上有歌妓唱曲。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暮春,苏轼在返回杭州的途中回忆起歌妓唱的曲,作该词。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上片写感旧,写一歌妓独处深闺的怨恨和相思。第一、二句写歌妓自我申辩,承担不起绣有鸳鸯花纹的衣裳。歌妓这些感情的困扰,压抑的痛苦,是负心郎对歌妓的偏见造成的,表达了词人对人性不平等的悲观,“莫怪”,“不胜”都强烈地反映了女性的抗争。第三、四、五句写歌妓对负心郎行为的披露。在“垂杨系马”处,负心郎依旧 “游冶”、“轻狂”。“薄倖”是披露负心郎薄情,“游冶”是披露负心郎寻欢作乐。“贪”是披露负心郎追求声色,“态轻狂”是披露负心郎放纵轻浮。词人点明这些披露,为的是追求女性平等,追求社会心理平衡。这种主张不向男性妥协而奋心抗争,是词人为女性追求人性平等、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
下片写伤今,写歌妓被冷落后的遭遇、抗争与矛盾心态。前三句描绘歌妓被冷落后的遭遇。“花谢”、“絮飞”、“春又尽”,不仅点明了他们分手的时间,而且点明了他们情爱已经到了尽头。令人痛恨的是,情感又陷人“断弦”、“尘管”、“啼妆”之中,令歌妓流泪怨愁。这是控诉和反抗,是女性可贵的觉醒。最后发出自信的呼唤,不信以往的道路走错了,坚信自己看準的道路要走下去。然而,歌妓终于从痛苦中发现,夫妻关係的失败会导致人生全盘皆输,歌妓又不得不向负心郎妥协,压抑着自己的人性平等、人格尊严。“怕见”负心郎“动于颜色”,还把希望寄託于张生与莺莺式的“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的良心发现。这种抗争、矛盾、妥协与良心发现,反映了歌妓的也是词人的思想局限性。
全词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叙述了一位被丈夫冷落的歌妓为了人性平等而抗争的故事。这是中国歌妓在宋代社会追求人身自由与尊严解放的一位杰出代表。该词的意义就在于向世人呼吁,追求女性平等与女性尊严是人类历史永恆的主旋律,必须长久地演奏下去。

名家评论

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孙言诚《苏东坡词选》:该词写一个被丈夫冷落的歌妓独处深闺的怨恨和相思。对于丈夫的负心行为,不是“恨”而是“羞”,这充分表现了歌妓的一往情深。
中国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中国文学史》:然轼之词,非尽大笔淋漓,亦有赋情婀娜。如《定风波》之《感旧》曰:莫怪鸳鸯绣带长,轻腰不胜舞衣裳。
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崔海正《苏轼词与小说》:《定风波》写闺怨,下片中云:“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其“为郎”句出《莺莺传》。莺莺被弃后与张生诗有“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之句。词人顺手拈来,虽然这一典故的内涵会使我们想到点什幺,但与莺莺故事关涉不多,亦可替代。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苏轼七集》、《苏轼词》、《苏轼易传》、《苏轼乐府》等传世。
定风波·感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