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血腥屠杀30余万中国人,製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77年后的今天,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全城鸣笛向死难者致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14亿中华儿女以庄严肃穆的形式,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公祭日
- 外文名:Chinese public memorial day
- 公祭日期:12月13日
- 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
公祭情况
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血腥屠杀30余万中国人,製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77年后的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全城鸣笛向死难者致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14亿中华儿女以庄严肃穆的形式,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以国之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遇难国民。而我国作为二战战胜国,在国家层面缺少一个集中祭奠平民死难者的纪念日。
2005年3月,49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提议设立国家公祭日。自此,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一直没有断过。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中国抗战相关纪念活动呈现罕见高规格。7月7日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当天,习近平、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纪念仪式。这也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7月7日”这一天参与官方纪念。
时隔两个月,9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中国首个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打破了以往最高领导人只在“逢五逢十”年份才出席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规律。
不为延续仇恨
随着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临近,官方、民间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活动。
国家档案局于12月7日至13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七集网路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档案种类包括:日军自己拍摄的照片,日本记者发自南京的报导,日军和日本特务机构的有关报告,日本军人后来对屠杀罪行的自供,南京有关方面收埋尸体的记录等。
南京市档案馆从南京大屠杀档案中选取100份“市民呈文”,并向社会陆续公布。这些呈文主要成文于1938年2月至1946年1月,是当时市民控诉日军暴行的状子。历时4年编撰,收录2600多词条的《南京大屠杀辞典》第一卷本月7日在南京举行首发式。辞典分四卷共收录8000多词条,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辞书,2015年前四卷将全部出版。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当天,“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致联合国人权机构公开信”在南京向社会公布。公开信由3361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和倖存者联合起草,遗属们在公开信上呼吁: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中日双方共同站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中日两国人民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解。
此外,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日前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政府及首相安倍晋三,要求日本政府向被日军杀害的南京30万亡灵谢罪。这也是中国民间机构首次以函件方式要求日本政府就南京大屠杀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