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缩写为SIBS)成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由原上海地区的中国科学院8个生命科学研究所和2个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根据中科院“创新2020”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科研任务为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生命现象本质、人口健康和农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探索有利于科学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建设成为综合、大型、跨领域、国际化、布局合理、具有强大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2124人, 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 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2人;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箇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箇中国科学院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养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外文名: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缩写为SIBS
- 成立时间:1999年7月
- 简称: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科院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博士点:12个(1个一级+11个二级)
- 硕士点:3个(1个一级+1个二级+1个专业)
- 地址:上海岳阳路320号
- 现任院长:李林
- 教育职能归口:中国科学院大学
历史沿革
1932年,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在北京创建。
1933年,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迁至上海。
1950年,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生化大组”、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研究室” 成立。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生化大组”独立建所为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与。
1953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研究室”独立建所沿用实验生物研究所。
1999年7月3日,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经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创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0年,实验生物研究所与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200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创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2124人, 其中岗位聘用人员1978人、项目聘用人员74人、离岗安置人员5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2人、研究员338人、高级工程师以及高级实验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46人。有国家“顶尖千人计画” 1人,国家“千人计画”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画) 入选者17人,“外专千人计画” 1人, 中央“青年千人计画” 31人, 上海“千人计画”5人,“万人计画” 5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 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画”中青年领军人才8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 入选者13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首席科学家35人,基金委“创新群体” 负责人10人,国家外专局-中科院海外创新团队6支,海外知名学者33人。
院士类别 | 姓名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赛娟、戴尅戎、李载平、杨胜利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赛娟、陈竺、金力、沈善炯、沈允钢、尹文英、刘新垣、施教耐、洪国藩、李朝义、戚正武、裴钢、张友尚、张永莲、林其谁、郭爱克、王恩多、陈晓亚、赵国屏、林鸿宣、李林、韩斌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蒲慕明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陈竺、蒲慕明 |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陈赛娟、陈竺、刘新垣、洪国藩、戚正武、裴钢、王恩多、陈晓亚、赵国屏、韩斌、段树民 |
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 陈竺 |
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学院外籍院士 | 陈竺 |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 陈竺 |
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陈竺 |
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 刘新垣 |
资料来源: |
科研部门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有10个研究机构,5个院地合作共建机构。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箇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箇中国科学院科学卓越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园区环境

研究机构: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科院-二军大转化医学研究院
院地合作共建机构: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二军大转化医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湖州套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计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灵长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分子男科学重点实验室
设施资源
-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图书馆拥有生物学、医学、化学、农学及相关学科馆藏印本书刊300余万册,其中自创刊年代起收藏的外文期刊360余种。有160多个期刊、图书、会议论文、专利等不同类型的全文、文摘或工具型资料库。
- 仪器设备
根据2016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
号 | 设备名称 | 设备型号 |
---|---|---|
1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7080+ISE |
2 | 高效液相色谱仪 | Agilent 1100 |
3 |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 Bruker EMX-E/2.7 |
4 | 超速冷冻离心机 | OPTUMAL-80XP |
5 | 台式核磁共振分析仪 | Minespec 7.5 |
6 | 雷射共聚焦显微镜系统 | Zeiss LSM510MetaTisa |
7 | 双能X线骨密度仪 | Hologic QDR-4500W |
8 | 离子阱质谱仪 | 4000 Q Trap |
9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6890N-5975B inert XL EI/CI MSD |
10 | 萤光定量PCR仪-96孔 | ABI 7500 Fast |
11 | 实验鼠代谢分析系统 | CLAMS 6 |
12 | 实验鼠活体成像系统 | Xenogen Lumia |
13 | 小鼠代谢分析系统 | Oxymax/CLAMS 8 |
14 | HPLC纳流泵系统 | Agilent 1200 |
15 | 实验动物监测系统 | Truscan, NIBP-2, Rotamex, Treadmill |
16 | 斑马鱼平台 | 爱生养殖系统,Olympus,晨茂 |
17 | 萤光定量PCR -384孔 | ABI 7900HT |
18 | 萤光定量PCR仪 | StepOnePlus |
19 | 三级四极桿串联液质联用仪 | THERMO TSQ VANTAGE |
20 | 雷射捕获显微镜分离系统 | OLYMPUS FV 1000 |
21 |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 | Agilent 7700X |
22 | 能量消耗测试系统 | JEAGER OXYCON PRO |
23 | 伺服器 | 伺服器 |
24 | 实时细胞代谢分析系统 | 美国 seahorse |
25 | 流式细胞分析仪 | 美国 beckman coulter Quanta SC |
26 | 流式细胞分选仪 | 美国 BD Aria |
27 | 人体营养代谢分析系统 | 英国 Isoprime 100 IRMS |
28 |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仪 | 美国 Thermo Scientific ArrayScan VTI HCS |
29 | 小鼠代谢分析系统 | 美国 CLAMS-16 |
30 | 超高解析度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 | 加拿大 vevo2100 |
31 | 小鼠葡萄糖钳夹检测系统 | 美国 Harvard Pump11 |
32 | 心血管功能检测分析系统(小动物) | 美国 DSI/英国 Moor |
33 | 全数位化核磁共振谱仪 | Bruker AVANCE III 500MHz |
资料来源: |
合作交流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德国马普学会共建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与上海市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共建的“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共建的“分子生命科学中心”、与诺和诺德公司共建“糖尿病前期转化型研究中心”、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共建的“上海木薯生物技术中心”等;参与“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筹建;密切与国际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和亚太分子生物学网路(AIMBN)的合作,扩大相关研究所的国际和地区影响。
合作交流

上海生科院科学家参与多边科学研究计画,包括“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画”、“C4水稻”研究计画、欧盟框架计画、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谱国际合作计画 、亚太地区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计画、整合花粉生物学研究协作网计画等。
交流合作

2014年,上海生科院新增或获準延长资助的国际人才项目10个,出访团组345批共459人次,涉及34个国家和地区,接待来访团组530批共908人次,涉及41个国家和地区。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科研获奖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地方科技奖励53项、军队科技奖2项。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获国家、省部委及各类社会力量奖励77项。
获奖名称 | 项目 | 时间 | |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 | 2014 |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水稻重要生理性状的调控机理与分子育种套用基础 | 2014 |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 | 2013 | |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东亚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组的连锁不平衡研究 | 2012 |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水稻複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 | 2012 |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 | 2010 |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 | 2009 | |
资料来源: |
- 项目承担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争取到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989项。其中973项目10项,重大科学研究计画项目13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59项,863课题1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项,重大研究计画项目36项,创新群体9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7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140项等。近三年到帐的科研项目经费达24.5亿元。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8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含重大科学研究计画) 项目26项、承担课题41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画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1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7项,重点项目51项,面上项目225项,重大研究计画项目39项,重大项目2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6项,科技服务网路计画项目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6项,新增的253项各类项目契约经费达4.04亿元。
2013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4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含重大科学研究计画) 项目26项、承担课题57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画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4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项,重点项目48项,面上项目210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画项目3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4项,重要方向项目13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1项,新增的230余项,各类项目契约经费52亿元。
- 论文发表
2014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7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386 篇),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期刊等高水平杂誌上发表论文102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58篇),申请专利114项,其中国际专利26项,专利授权70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
2013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4篇, 其中影响因子大于9分的52篇, 在《细胞》 (cell)、《自然》(nature)、《科学》 (science) 及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128项,其中国际专利28项,专利授权69 项,其中国际专利11项,通过与企业合作和成果转化, 签订契约金额3152万元,到账金额2597万元,其中技术转让和专利许可金额113 万元。
刊物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
Science | 1 | 1 | 1 | 1 | 1 | 3 |
Nature | 1 | 2 | 1 | 2 | 4 | |
Nature系列 | 4 | 7 | 5 | 11 | 9 | 8 |
Cell | --- | 4 | --- | 1 | --- | 2 |
Cell 系列 | 3 | 1 | 1 | 4 | 3 | 3 |
EMBO J | --- | 2 | 1 | --- | 2 | --- |
PNAS | 3 | 8 | 8 | 9 | 6 | 13 |
Plant Cell | 1 | 6 | 4 | 3 | 3 | 4 |
合计 | 13 | 31 | 21 | 29 | 24 | 39 |
资料来源: |
学术期刊
- 《Cell Research》
《Cell Research 》(《细胞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是一家以全英文形式出版、编辑和发行原创性研究论文、学科综述及快报的国际性学术月刊。 2013年7月30日,据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发布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2013版)显示,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录的185种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领域亚太地区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
Cell Research

- 《Molecular Plant》
《Molecular Plant》( 《分子植物》)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6.605,处于q1水平,在sci收录的196种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该杂誌在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 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
Molecular Plant

- 《Acta Biochimica etBiophysica Sinica》
《Actabiochimicaetbiophysica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创刊于2004年,月刊,被PubMed收录,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14年SCI影响因子:2.191。
-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4年SCI影响因子:6.771,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8.432, 处于q1水平。
- 《Neuroscience Bulletin》
《Neuroscience Bulletin》( 《神经科学通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SCI影响因子:2.509。
Neuroscience Bulletin

- 《Cell Discovery》
《Cell Discovery》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 《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是由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兼登的学术刊物,该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生理学和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以本人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该刊的前身是《中国生理学杂誌》,于1927年创刊,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生理学学术期刊。从1953年起,改名为《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被美国“Medline/PubMed”、“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Index Medicus”、 “BIOSIS Previews”、荷兰“Excerpta Medica”、“Scopus”、波兰“Index Copernicus”、“日本科技文献速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和“俄罗斯文摘”以及“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期刊网等国内外检索期刊或资料库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生物类核心期刊。
《生理学报》在1999年荣获国家期刊界最高奖项——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特别奖;2001年入选双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05~2012年多次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行列。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资料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国际上,被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同时,该刊被列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参考书目之一。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植物生理学通讯》由2011年更名为《植物生理学报》,英文刊名为Plant Physiology Journal。期刊荣获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类”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被CA、AJ和JI等收录;入选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2012年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988年创刊,原刊名为《生物学信息》内部发行;1992年起更名为《生命科学》,公开发行,CN31-1600/Q,大16开,96页,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综合类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资料库”收录,即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荣获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生物学文献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碟资料库”、“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
-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2008版),已被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料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等资料库收录。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养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生物学
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基础医学
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免疫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生物工程
教学成果
201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有在学研究生1835人(其中硕士生670人、博士生1165人)、在站博士后231人。2013年,共有在学研究生1773人(其中硕士生670人、博士生1103人)、在站博士后203人。2000年以来,上海生科院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总计19篇。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生物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中荣获第一名。
年度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
全国百篇 总数 | 生物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中科院 总数 | 生物学优博论文 | ||||
全国 | 中科院 | 生科院 | 中科院 | 生科院 | |||
2005 | 96 | 5 | 4 | 2 | 50 | 10 | 5 |
2006 | 99 | 7 | 6 | 4 | 50 | 10 | 5 |
2007 | 98 | 6 | 3 | 1 | 50 | 10 | 7 |
2008 | 100 | 5 | 4 | 3 | 50 | 9 | 3 |
2009 | 98 | 7 | 3 | 3 | 50 | 10 | 4 |
总计 | 491 | 30 | 20 | 13 | 250 | 49 | 24 |
占全国生物领域总数% | 43% | ||||||
占中科院生物口总数% | 65% | 50% | |||||
资料来源: |
文化传统
核心理念
砺志求真,笃学明德
释义:坚持以科学研究为立院之本,追求科学真理和原始创新,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

院徽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由简洁、流畅的两个对称图形构成对立统一的和谐整体,配之以蓝色和绿色,象徵宇宙和生命。这个图形同时也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抽象形式。

两对称图形之间的白色区域形似英文字母“S”,代表“Shanghai”和“Science”。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院长 | 李林 |
党委书记 | 汤伯伟 |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 倪福弟 |
副院长 | 韩斌、刘小龙、廖侃 |
纪委书记 | 孔巍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姓名 | 任期 |
---|---|
吴建屏 | 1999.7—2000.4 |
裴钢 | 2000.4—2007.10 |
陈晓亚 | 2008.4—2013.6 |
资料来源: |
姓名 | 任期 |
---|---|
汤章城 | 1999.7—2001.12 |
李伯良 | 2001.12—2004.7 |
陈凯先 | 2004.7—2008.8 |
张建新 | 2008.8—2013.6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