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双语译林046:克雷洛夫寓言选

2020-12-06 12:49:18 暂无评论 百科
双语译林046:克雷洛夫寓言选

双语译林046:克雷洛夫寓言选

《克雷洛夫寓言选:汉英对照》是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Ivan Krylow)寓言的集会,其寓言大都继承了俄罗斯动物故事的传统,写的都是鸟虫鱼兽、山水花草,它们不仅栩栩如生,富有性格特徵,而且象徵了某种阶层和人物,表现了现实的内容。《克雷洛夫寓言选:汉英对照》由韩桂良翻译,採用中英文对照的板式,让读者不仅能了解外国文学的艺术,更能通过阅读提高其自身英语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双语译林046:克雷洛夫寓言选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页数:228页
  • 开本:16
  • 外文名:Selected Fables of Krylov
  • 译者:韩桂良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英语
  • ISBN:9787544728409, 7544728404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克雷洛夫寓言选:汉英对照》是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对照寓言读物,《克雷洛夫寓言选:汉英对照》汇集了俄罗斯最杰出的寓言作家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的寓言。其寓言内容生动,情节紧凑,语言精练,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小小的现实主义戏剧。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 译者:韩桂良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年),最杰出的俄罗斯寓言作家,世界三大寓言作家之一。第一个深入人民生活、思想和语言的俄国古典作家,被称为俄国文学史上“最人民性的诗人”、“最民族和最通俗”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主要代表作有《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狮子和蚊子》、《狐狸和乌鸦》。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克雷洛夫的文字并非只是寓言,那还是小说,是喜剧,是充满幽默的正剧,是极具讽刺性的文学。总而言之,那并非简单的寓言。
——别林斯基

名人推荐

克雷洛夫的文字并非只是寓言,那还是小说,是喜剧,是充满幽默的正剧,是极具讽刺性的文学。总而言之,那并非简单的寓言。
——别林斯基

图书目录

前言
克雷洛夫小传
两个乡下佬(七.21)
狮王教子(三.12)
小溪(二.9)
磨坊主(七.2)
大官(九.11)
狼落狗圈(二.8)
三个乡下佬(八.23)
分红利(二.6)
乌鸦和母鸡(一.4)
卵石和钻石(七.3)
悭吝人(七.18)
梭子鱼和猫(二.16)
驴子和夜莺(二.23)
蛇麻草(五.18)
特利施卡的大褂(四.8)
象当了执政官(二.22)
穷汉暴富(八.9)
四重奏(四.1)
明察秋毫(四.15)
猫和厨子(三.8)
歌手们(一.3)
农夫和僱工(二.19)
熊主管蜜蜂(五.7)
狗和马(八.16)
杰米扬鱼汤(五.1)
狼群和羊群(九.5)
影子和人(五.12)
老狼和狼崽子(三.5)
群鱼起舞(七.25)
梭子鱼(八.5)
鹅(三.15)
狮子和豹(二.2)
梳子(六.3)
作家和强盗(六.24)
母鹿和高僧(三.19)
狗情狗谊(二.5)
布穀鸟和公鸡(九.10)
农夫和大江(四.18)
麻袋(三.7)
命运女神和乞丐(五.22)
杜鹃和鹰(八.6)
毛驴(八.13)
主人和耗子(三.3)
农夫和绵羊(七.17)
剃刀(八.7)
镜子和猴子(五.8)
象受到宠幸(五.19)
狼和小耗子(七.20)
老乡落难(三.2)
马刀(八.10)
雨云(五.20)
笤帚(七.16)
鹰和蜘蛛(三.18)
商人(八.11)
猪(三.16)
狐狸遭冰冻(九.4)
富人米隆(八.14)
狼和狐狸(四.3)
夜鹗和驴子(八.17)
长尾猴和眼镜(—.17)
大象和鬈毛狗(三.4)
勤快的熊(六.23)
营造师狐狸(五.24)
命运女神来做客(五.26)
狮子、羚羊和狐狸(八.2)
先知(一.9)
驴和农夫(六.11)
羊群和狗群(六.18)
运货的马车(二.20)
潜海探宝(五.4)
一夫三妻(一.20)
杜鹃和鹁鸽(六.2)
树叶和树根(四.2)
狼和布穀鸟(二.17)
叛逆的暴民(一.21)
狐狸和土拨鼠(二.10)
农夫和强盗(四.14)
蚂蚁(六.14)
蛇和诽谤者(五.21)
两条狗(七.23)
石块和蚯蚓(五.6)
纸鸢(四.4)
松鼠当差(八.4)
农夫和斧子(五.13)
松鼠和画眉(九.2)
驴子和朱庇特(一.16)
猫和夜莺(七.24)
农夫和马(八.3)
蚊蚋和牧人(五.9)
狼和猫(八.19)
火炮和船帆(八.12)
鹰和蜜蜂(二.14)
狮子(八.22)
附:中译者的几点说明

序言

笔者在这里向英语读者奉献的这份散文译作,其诗体寓言原作在其祖国俄罗斯享有的那种普遍声望,或许是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大可能期待的。在俄罗斯,这些寓言诗故事活跃在人们的唇舌之间,活跃在老少贫富各类人群的记忆之中,成了俄罗斯人的某种“传家宝”。而在国外,它们却常常会有被当做某种海外奇谈或诸如此类的危险。寓言诗的独特优异之处在于它精巧的语言运用和艺术的诗体结构;因此,当它们被译介成另一种语言的散文体之后,要让读者构建起有关原文优异之处的充分认知,大概可能性极小。但是,即使披上另一种语言的外衣,我以为,散文译本也依然能弓i起读者的兴趣并博得他们的喜爱——只需读者足够宽宏,明白散文译本并不容易,而不利条件却很多。原作的闪光点自然会受到遮掩,原作的乐感会整体变得迟滞,但原作中对人类心底深处的意念和动机的敏锐审视,对兽类世界中盛行的那种难以言喻的感受所作的直白解读,以及把故事讲述得既清晰又周全的技能,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散文译本中保留着;这方面应该能得到异国读者的讚赏。译本中遣词造句所提供的俄罗斯人生活图景,对于所有肯花点气力研究它们的读者来说,也都是可以理解和把握的;对一个陌生的心灵来说,它们所传递的有关俄罗斯人生活方式和习俗的理念,远远要比从某些知识贫乏、但凭想像提笔作画的画家最用心思的图画中所得的要多要好。例如,在《两个乡下佬》、《老乡落难》、《三个乡下佬》、《农夫和僱工》以及诸如此类的故事中,你将找到有关俄罗斯普通百姓言行举止的大量信息,儘管他们也是数以百万计的我们欧洲同乡,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比了解中国入或美洲印第安人少多了。更让人感兴趣的应该还有某些寓言故事所呈现的,在俄罗斯长期流行的对种种专制压迫腐败堕落的抗议;对以强凌弱、为富不仁、压榨穷人等种种社会现象的抨击。读者将欣喜地注意到,促使克雷洛夫提笔写下《农夫和大江》、《熊主管蜜蜂》以及《群鱼起舞》之类寓言故事的那种对受欺压凌辱的弱者深厚的同情,以及对罪恶的强权所表达的果敢义愤。这样的故事,即使是在脱尽奢华无所装饰,披挂上不寻常的散文外衣时,其吸引力也不可能被完全剥离转移。
很多译者都曾竭力把克氏寓言译成诗体。笔者则未尝试图冒此风险,而是把努力局限于创作一份自己所希望的忠实传达克雷洛夫诗作精神的散文译本。译本可能会因为外貌笨拙而有所欠缺,但它追求的目标在于保有一分照录原作的忠实。笔者唯一放任自己对所选寓言作出的冒昧处置是,有时捨弃了一些看来并不太必要的“道德说教”。克雷洛夫作为道德说教高手是从来不知倦怠的,但所有这些“说教”和“申明”,以及类似的结语和评点,都很容易使读者感到累赘。因此,假如连我自己额外加上的寓言注解也可能被证明是某种累赘的话,我不会感到丝毫意外。
笔者译介了克氏寓言全集近一半的篇幅。笔者捨弃的,有很多是克氏开始其寓言写作时改写他人的作品,笔者以为稍收几篇作为代表也就足够了。其余的,看来较少独创和不太典型的篇章,以及某些在当时和对当事人来说有意义和趣味,但后来却显得比较缺乏要领的篇章,笔者也都捨弃了。必须时时切记于心的是,克氏寓言绝非仅仅是某种文学花絮,炮製出来只为暂时的取乐和虚荣,并不追求任何有用的结果,也并不提出任何严肃的理念。实际上,犹如一定之规,克氏每一则寓言都在传递或有价值的警示,或有益的惩戒规劝。
在结束本前言之前,笔者希望对几位曾鼎力相助的作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某些至今无法解释清楚的原因,俄语文本的英译译者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全都不愿提起先行译家的做派,而按理,先行者会使后来者完成其任务相对容易得多。大量地利用——不说是全盘利用吧——俄语文本的法语译作或德语译作,然后完全地只字不提受惠匪浅,这几乎成了我们这行里的一种常规陋习。这样的行为,依笔者浅见,也太不明智了。因为,它会很容易让有此爱好者受到难堪的评点。笔者以为,在译介俄语之类不太熟稔的语种文本时,每个人都应该儘可能利用前辈译家提供的帮助;当然更应该让此类帮助得到坦蕩的承认和感谢。
笔者本人的情况是,儘管译本译自俄语原作,但必须在这里表达笔者对查理·帕尔费先生(Mr.Charles Patfait)的法语诗体译作、费迪南德·托尔内先生(Mr.Ferdinand Tomey)以及另一位未加署名的德国夫人@的德语诗体译作的感谢之情——这些译本都极其忠实可靠,尤其是考虑到其艰难玉成就更是可贵了。至于克雷洛夫传记部分,那我几乎完全要归功于由圣彼得堡科学院普列特尼夫先生(Mr.Pletnef)、洛巴诺夫先生(Mr.Lobanof)和格罗特先生(Mr.Grot)等作者所写的纪念论文(俄文文本)了。
笔者很高兴有机会表达对格罗特先生众多善意帮助的由衷感激之情,尤其是他所赠予的由克涅维奇先生(Mr.Kenevich)撰写的那份杰出而又周密详尽的评论文章,让我从中汲取了译作结尾插入的大部分注解。
最后,笔者必须向另一位俄国朋友亚历山大·奥涅金先生(Mr.Alexander Onegine),表示感谢。他担当起了为译作进行覆核校阅的重任,并因此使笔者免除了常为自己不经意间极有可能留下种种失误的担心,而这种担心就像是一抹阴影,始终伴随着译者在万难钦羡的译作进程中踽踽而行。
W.R.S.R.于内殿
1868年12月14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