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镇沙沟镇位于沂水县城西北30公里处,东与高桥镇、马站镇相接,西与沂源县、临朐县毗邻,南与诸葛镇、高桥镇相邻,北与临朐县、马站镇交界。耕地面积8.3万亩,森林覆盖率22.5%是一个有山有水的绿色城镇。因其自然环境良好以及森林覆盖率广,其旅游业逐步崛起,每年来此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沙沟镇
- 外文名称:Shagou Town
- 别名:沙沟公社
- 行政区类别:山东省沂水县沙沟镇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 下辖地区:66个行政村村
- 政府驻地:沙沟镇人民西路5号
- 电话区号:0539
- 地理位置:沂水县城西北部30公里
- 面积:218平方公里
- 人口:6.5万
- 方言:鲁胶东方言
-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沂山风景、沙沟水库、齐长城等景点
- 机场:临沂机场、日照机场
- 火车站:临沂火车站
- 车牌代码:鲁Q
概述
沙沟镇位于沂水县城西北30公里处,东与高桥镇、马站镇相接,西与沂源县、临朐县毗邻,南与诸葛镇、高桥镇相邻,北与临朐县、马站镇交界。耕地面积8.3万亩,森林覆盖率2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80万元,人均纯收入3633元。沙沟镇位于沂山南麓,沭河源头,距沂水县城34公里,处在临沂、维坊、淄博三市交界处。全镇共辖66个行政村,2.1万户,6.5万口人,总面积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万亩。全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地形主要由沂山山脉和沭河流域平原构成。生态资源丰富。主要有沂山风景区、沙沟水库风景区、朱雀古汉墓群、对崮峪烈士公墓、齐长城遗址等景点。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易开採,主要有铁、石英、玄武岩、钾钠长石、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完善。全镇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宽频。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省道泰薛路贯穿全镇东西,东红路、天汕高速在东部纵横南北。据济青高速公路南线出口近12公里。
农业
全镇规划精品果园2100亩,完成对崮峪1035亩桃园栽植;培植标準化养殖小区6处,其中,30亩以上2处,10-30亩5处,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发展杨树丰产林1.4万亩,完成9个村700亩的荒山绿化任务,全镇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40亩,实现了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良性循环;落实烤菸面积3820亩,规划生态村8个,百亩以上植烟村16个,烤菸收购量达到82万斤,实现税收125万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沿革
末设为西北二乡。1958年3月设崖庄乡,9月改称崖庄公社。1981年,更名为沙沟公社。1985年9月,设沙沟镇、东于沟乡、泮池乡。2000年1月,东于沟乡、泮池乡併入沙沟镇。
遗址
打擂台遗址
位于上流庄村东300米处。该村共2030人,其中回族1827人。村内有1处清真寺。打擂台东、北连着山岭,西南临小河,面积400平方米,文化层1~3米。早年出土文物有铜镞、剑、鼎,陶鬲、鬹腿、盆,石斧、石刀、兽骨等。属龙山文化遗址。
齐长城遗址
沙沟镇齐长城遗址,西部从泰薄顶入境,沿沂水边界线向东,一直到桲根腿南山,长6650米。富昌至朱家峪村保存较好,城墙为土石混筑,底宽8~12米,高1.5~2米。朱家峪村位于沙沟镇北18公里处,三面环山,齐长城围村而建,村东围子山上有点将台遗址。相传战国时期今临朐县大关乡常家沟村有个常将军,名叫常玄通,其先在鲁国做官,后转到齐国做官,负责修筑长城。常家沟村原本在长城以南为鲁国境,常将军又修了第二道长城,把其村圈在了长城以北,改属齐国境。此事后被鲁国告发,齐王为平息事态,将常将军加以误修长城的罪名,斩于点将台,又称“斩将台”。其址围墙宽1.5米,高1.5米,立有“朱家峪子点将台遗址”碑。
古汉墓遗址
位于沙沟镇驻地东2.5公里处的后朱雀村。村北有大型古汉墓群。村西北角原有国姑城遗址。传说一位皇姑在此居住,病死后葬于该村,墓葬地取名黄种子。
石窟造像
位于沙沟镇北7公里桲椤峪村,村东有一处元代石窟造像,列入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地形
全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区,地形主要由沂山山脉和沭河流域平原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泰簿顶海拔916米,是全县最高峰,东南部为沭河两岸为沖积平原,占全镇总面积的1/6。风景秀丽的沂山林场坐落于镇北部,有林业用地9004亩,有林地面8767亩。沭河从境内北部沂山发源,由北向南流经中部沙沟水库,向东流出境内,境内流域长度24公里,沙沟水库属大型水库,集旅游、养殖、灌溉于一体,截沭河上游之水,控制流域面积163平方公里,总库容1.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辐射沙沟、马站、高桥等乡镇3.57万亩,水库可养鱼水面4100亩。境内有小(二)型水库12座。年降水量821mm,年平均气温11.52摄氏度,无霜期180-190天。
交通
省道泰薛路横贯全镇15公里,东徐路、上辛路两条县乡路与泰薛路纵横交叉贯穿,上辛路长17公里,由南向北贯通西部山区,南与沂博路相接,北与泰薛路相通,东徐路长18公里,由东入中折北纵贯全镇,东与东红路相连,北与泰薛路相接。全镇农村公路110公里,2004年全镇提出了“一年修路百公里,全镇实现村村通”的目标,全镇上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调动一切力量,仅用半年时间全镇新硬化农村公路110公里,66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镇柏油路、水泥路四通八达,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青(青岛)红(红旗拉甫)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贯穿境内12.8公里,2008年通车后全镇发展环境进一步最佳化。
全镇设立网通、移动、邮政营业部各一处,程控电话达到8900部,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联通、小灵通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全镇手机持有量3200部。有线电视、宽频实现联网,用户达到3000余户。
文教卫生
全镇共有国中3处,国小11处,信息化技术教学设备“四机一幕”配备齐全,历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有中心卫医院1处,村卫生室43处,全部实行卫生一体化管理,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镇民众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到95%,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社会治安和计画生育:深入开展了平安创建工作,投资20万元高标準建设了平安建设指挥中心和司法调解中心,配备了专人专车,充分发挥了“两个中心”平安建设主阵地作用,开展了“六项综合整治”,为全镇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计画生育配套了先进医疗设备,健全各项服务体系,以人为本的计生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建设
确立了“三山两带一水”城镇开发理念,小城镇开发规划通过了省级论证,小城镇面积4.6平方公里,形成了三纵三横开发格局。镇驻地建设二层以上商业楼56幢,2004年新建政府办公大楼3200平方米,绿化广场1.5万平方米,政府及各部门办公楼15座,全部实现了楼房化办公。投资40万元建设了镇驻地自来水吃水工程,驻地部门和农户吃上了自来水。小城镇水、电、路、通讯、宽频、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达到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标準,初步形成了办公区、工贸区、商业区、服务区,小城镇载体服务能力全面得到加强。
高效农业
全镇农业生产紧紧围绕建立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全镇实施了万亩大枣扶贫开发、万亩土地整理、国家小型公益林建设、库区综合开发、千村帮扶、十万农户致富工程等重点帮扶项目,2004年全镇争取帮扶资金900余万元,为全镇高效农业开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全镇高效农业总面积达到3.6万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準化、区域化开发,初步建成了万亩大枣、万亩板栗、万亩柿子、万亩蔬菜、万亩杂果、万亩烟桑药“六个万亩基地”,全镇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4个,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农业生产格。
沙沟镇素有“中国雪枣之乡”的美誉,红枣是全镇的特色产业,镇内建有红枣研究所一处,面积1000亩的红枣示範园一处,所生产的沂水大雪枣先后被市、省、部评为科技进步奖,获首届中国种养植大会三项金奖,大枣生产列入了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在环库区村庄建立了万亩大枣生产基地,全镇发展大枣面积达1.2万亩,种植者人均增收3500元,被省命名为“山东省扶贫开发红旗乡镇”,“沭河牌”大枣创建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
绿色瓜采产业逐步壮大,全镇近年新发展果菜大棚达到6000亩,其中油桃、杏林果大棚2000亩,蔬菜大棚4000亩,主要品种有辣椒、西红柿等。全镇连片开发弓棚韭菜8000亩,生姜1500亩,所产蔬菜远销吉林、河北、辽宁、江苏等十个省市。
林果生产全镇发展优质板栗、桃等乾杂果6500亩,葡萄1500亩,柿子6000亩,瓜果统一注册了“沭河”品牌,并被认证为无公害食品。杨树丰产林发展迅速,全镇沭河流域杨树丰产林达到2.8万亩,形成了杨树丰产林产业带。
全镇发展桑园1500亩,中药材3000亩。传统农业以小麦、玉米、花生、黄烟为主,黄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年产优质黄烟180万公斤。畜牧业以猪、牛、羊、鸡、兔为主,全镇建养殖小区36处,发展养殖专业村22个,养殖专业户1800户。
经济发展
2010年,全镇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7元,分别增长27.4%、13%;金融机构新增存款7000万元,存款余额4.37亿元;新增贷款3200万元,贷款余额1.6亿元;完成总税收3957.4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47.7万元,增长520.2万元,增幅达到42.4%,提前一年完成“五年翻两番”的目标。
二是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方面, 2010年,全镇共引进过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个,契约利用外资14.47亿元,到位资金6.8亿元,超额完成年初承诺任务目标,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高,对财政贡献明显增强。工业和民营经济方面,坚持抓大扶强,技术提升,规模发展,加大重点企业技改投入力度,今年全镇完成大唐窗业、防火板製造、沭河源鸭业等企业技改项目9个,投资总额达到1.1亿元.立足全镇资源优势,突出抓了板材产业发展,2010年,全镇发展旋皮生产线121条,发展胶合板加工生产线14条。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年内建成和改建畜牧养殖小区7处,申报无公害产品3个;新发展小崮头、于家庄精品果园800亩,同时抓好老果园改造和精细化管理;新发展杨树丰产林5800亩,建成林下种植食用菌示範点两处共26000平方米,完成自行造林380亩,认真抓好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新建下山阳金银花基地、东于沟大棚瓜菜基地、双山花生基地共三个基地,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6个,注册商标2个。落实烤菸面积2800亩,规划生态村8个,百亩以上植烟村10个,烤菸收购量达到57万斤,实现税收88万元。矿产资源管理方面。依法规範矿产资源管理和有序开採,创新矿产资源开发路子,加快培植矿产龙头企业,提高矿产开发对财政贡献率,2010年,矿产税收突破2000万元。
三是社会事业实现大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余万元的教师宿舍楼已完工,教师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120万元新建卫生院病房楼,医疗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最佳化。完成了3座小二型水库和1座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并通过县级验收,对沙沟二村和于家双沟2个村1300米的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卞庄村改河造地工程顺利完成,改道河道490米;完成了上峪庄、荷花池、西于沟三个村的沼气建设改厕任务和三个沼气服务网点的建设任务。二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和社会保障政策。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良种补贴和2.05万亩小麦直补等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加大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扩面力度,认真做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落实,两项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民众生产生活。投资50余万元,为敬老院安装了暖气,五保老人待遇进一步改善。三是加强社会维稳工作。坚持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狠抓维稳中心建设和作用发挥,集中开展社会治安和矛盾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全镇未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和集体越级上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督查,严格执法,全镇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四是突出抓好计画生育工作。集中开展了虹膜採集、政策外怀孕、计画外出生、应扎未扎、皮埋鉴定、社会抚养费等专项集中清理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五是其他临时性工作。全力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全镇没有爆发大面积的疫情蔓延。认真组织实施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确保人口普查工作数据準确翔实、程式完备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