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衣史》是2008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强。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内衣史
- 作者:黄强
- ISBN:9787506445580
- 类别:服装工业
- 页数:182
- 定价:¥39.80元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包装:1
- 字数:168000千字
内容提要
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大家记忆最深刻的可能是对思想的禁锢。其实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女性并不总是以宽大服饰裹身。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下所诉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本书作者以服饰史专家的眼光审视了中国内衣文化的变迁,自上古时期的蔽膝直至21世纪的比基尼,对中国内衣文化进行了历史的观照与美学审视,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比较详尽研究中国历代内衣史的专着。全书资料翔实,考订严密,探流溯源,顿多卓见,一册在手,千百年内衣演变尽呈眼底。翻读此书,你将对中国历史、服饰变迁有新的感悟。
编辑推荐
本书跳开以往服饰史研究的樊篱,以极其独特的研究路径,在对中国古代内衣进行简要的纵向时段性历史梳理之后,着力对中国古代内衣进行了横向多元性点面剖析,其研究视域聚焦于中国古代内衣的文化、形制、赋彩、图腾、技艺和材质,对中国古代内衣的命名与称谓、传承脉象、文化特质、效能、设计、技法、制式、纹饰、色彩、审美、收藏、民俗等门类进行了专题的精当论述。该书运用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符号学、服饰学、艺术设计理论等多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自春秋以来的中国古代内衣历史文化及设计艺术铺陈得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彰显出完全不同。
作者简介
黄强,字不息,南京人。1963年7月生。从事报纸、电视新闻采编多年参与创办南京地区多个新闻电视栏目。现为南京玄奘学术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研究员、中国金瓶梅学会会员。
曾独闢蹊径,将服饰学知识套用到《金瓶梅》研究之中,开创了《金瓶梅》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并在《金瓶梅》研究领域第一个提出了时代背景为正德朝的学术观点,且成一家之说。因在文学与历史研究方面的成就,传略入选美国ABI出版的《世界5000名人录》第6版(1998)。在报刊杂誌及国际国内、海峡两岸学术会议发表《从服饰看金瓶梅反映的时代背景》、《汉代的冠》、《百年结婚照》、《西门庆的帝王相》、《金瓶梅成书年代考》等论文。论文多次被《複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台湾《国文天地》转载并被学术界引用。
参编大学教材《现代家政》(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主编/主撰《玄奘与南京玄奘寺》(河海大学出版社),着作有《另一只眼看金瓶梅》(中国文学出版社)、《中国服饰画史》(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国内衣史》(中国纺织出版社),另有已完成待出版的书稿《衣仪百年》、《佛门智窟》、《文人笔下的南京》等多部。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薄衫遮体别等级 上古时期的内衣
一、衣裳的起源
二、内衣的滥觞 蔽膝
三、穷绔无裆需遮丑
四、往衣、裎衣及其他内衣
五、《诗经》中记载的内衣
六、赵武灵王服装改革
七、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罗衫半脱肩微露 秦汉时期的内衣
一、秦汉时期服装的特点
二、曲裾与内衣之渊源
三、秦汉时期内衣种类
四、犊鼻挥之形制
五、秦汉时期深衣制与无裆裤
六、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天为罗衣地为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内衣
一、魏晋服饰“褒衣博带”
二、内衣形制的发展
三、此袜非彼袜
四、内衣中浴衣的出现
五、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慢束罗裙半露胸 隋唐时期的内衣
一、隋唐时期服饰变革的背景
二、隋唐时期服饰的特点
三、隋唐时期的内衣样式
四、内衣展示曲线之美
五、敦煌文化中的内衣
六、隋唐内衣对后世的影响
七、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轻衫罩体香罗碧 宋、元、辽、金时期的内衣
一、宋、元、辽、金时期的服饰特点
二、宋代的内衣种类
三、抹胸非裹肚
四、开裆裤与无裆裤
五、元代主腰与裹肚
六、辽代三角裤与袒露装
七、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脸似芙蓉胸似玉 明清时期的内衣
一、明清时期的服饰特点
二、紧身形内衣 抹胸与主腰、
三、宽鬆形内衣 衫子
四、明代其他内衣
五、明代内衣穿着习惯和习俗
六、清代内衣概况
七、明清内衣的比较
八、简短的结论
第七章 袒肩露臂竞风流 民国时期的内衣
一、民国时期服饰的特点
二、天乳运动对女子内衣的冲击
三、义乳的出现与乳罩的引进
四、袒胸露臂成时尚
五、抹胸保持传统风格
六、简短的结论
第八章 绮罗纤缕见肌肤 现代的内衣
一、现代服饰的特点
二、唯一的选择 苏式乳罩
三、内衣谈不上装饰
四、 “三围”概念的出现
五、简短的结论
第九章 千般柔媚聚一身 当代的内衣
一、当代内衣的特点
二、崇尚“薄、透、露、瘦”
三、内衣外穿成时尚
四、明星成为内衣代言人
五、科技手段融入内衣
六、内衣产业进入繁荣期
七、简短的结论
第十章 玫瑰不再羞答答 内衣秀“秀”出姿彩
一、比基尼亮相轰动全国
二、内衣巡迴展首开先例
三、眼球经济刺激内衣发展
四、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章 内衣流淌着美丽 对中国内衣史的结语
一、内衣贯穿生活
二、内衣演进伴随着意识演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
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
汉: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础是“抱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上面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製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魏晋(十六国):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诃子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繫结。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欢襟
“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繫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鍊,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马甲
“小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对襟,襟上也有数粒扣,穿时将胸腰裹紧。“小马甲”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点便成了现在的胸罩。面料以棉、丝为主。
汉: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础是“抱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上面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製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魏晋(十六国):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诃子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繫结。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欢襟
“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繫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鍊,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马甲
“小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对襟,襟上也有数粒扣,穿时将胸腰裹紧。“小马甲”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点便成了现在的胸罩。面料以棉、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