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阳二台子关帝古剎护国寺(关帝庙)位于瀋阳市东陵区前进乡二台子村。据《瀋阳县誌》记载"瀋阳北二台子关帝古剎距城八里唐时建"占地面积三千三百一十八平方米,关帝古剎地处山坡之上,庙宇建筑别具一格,绿树掩映,清静幽静,颇有几分神秘色彩。《盛京通志》亦称"城北二台子关帝庙系名剎"。自唐时建庙以来,历代皆有修善增设,至文革前古剁仍保持完整,文革中拆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关帝古剎
- 位于:瀋阳市东陵区前进乡二台子村
- 时间:唐朝太宗贞观年间
- 记载:《瀋阳县誌》
现今开发
关帝古剎为挖掘这一历史人文景观,使本来面目再现瀋阳人民面前,经市有关部门批准,由主办单位瀋阳市东陵区前进乡人民政府、瀋阳二台子农工商联合公司、辽宁大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在修复的基础上加以扩建。
关帝古剎的主体目前已经完工,但由于投资商变更和涉及宗教活动等问题项目现已中途停滞,未能形成完备的景区。
建成的关帝庙古剎风景区层次清晰,进入气派雄伟的牌楼,与之一轴线的甬道两旁站着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雕像。前方是52米长的仿古式的汉白玉雕栏石拱桥。右方是宽敞的停车场,左首为松树林自然景观。站在桥上,向右看去一帘瀑布从山上一泻而下。清激的小溪经过桥下向南流入满塘荷花的放生池(每年举办两次放生节)。池旁有幽静的养生院,继续前行,绕过美丽的山峰,便可看到立马横刀的关帝神像。右行便是建筑古朴壮观的古剎关帝庙。一进院落为正殿七间,高近十五米,东西配殿各四间。正殿后为春秋阁,两角有僧房各三间。整个建筑典雅,独具匠心。
正殿正位塑关羽坐像,系白描捏素与其它庙宇之赤面者不同,两侧塑有诸神像多尊。
历史传说
唐朝
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接到辽东边关来报,辽东地区阴谋做乱,履向边关进犯,太宗请丞相魏徵军师徐茂功,占课、讣挂、观星象。魏徵徐茂功秉报皇上说:“辽东将有‘青龙星’或者‘赤龙星’出现想谋反,篡皇位,皇帝必须御驾亲征”。公元636年唐太宗亲点。张士贵为元帅徐茂功力军师,尉迟恭为监军何宗宪为先锋十万大军征辽东。来到辽东后征战十年。逐和军师徐茂功商议战事,用什幺办法可尽平息战事,徐茂功低头不语,夜一梦,梦关羽来到面前告知平息战策和方法,徐茂功秉明皇上,“青龙星”葛苏文二年可灭但该星千年之后,必将重现,不可避免。“赤龙星”可选一龙脉修关帝庙镇之,即可列为护国寺,太宗即令监军尉迟恭在二台子现址建护国寺即关帝庙一座。正当护国寺正殿、偏殿完工之时,元帅张士贵困攻打摩天岭失败,死亡战将多名,惧怕皇帝治罪。与女婿何宗宪阴谋造反。太宗急命薛礼帅兵追赶平之。召尉迟恭速带兵御前。当至辽阳,参军想起护国寺没修山门,恐皇上怪罪,尉迟恭随命兵将在辽阳修护国寺山门,因此才有了二台子护国寺是天下“第一人寺”之说。也有了千年?青龙从现,称帝统治中原,即清朝的兴起。
明朝
明崇祯年间,三年灾荒,洪水、乾旱、蝗虫、民不聊生,李自成帅民起义,明朝即将瓦解,此时辽东地区也是乾旱无雨,当地士绅为祈告求雨,随告知百姓万民于五月十三关公单刀赴会与百姓万民,在庙前祈告未雨,为了庆祝这一日子,当地士绅请来戏班子,搭台子唱戏,当唱到关公斩蔡阳武打一场,突见关羽举起木刀向蔡阳砍去,历史奇事发生了,蔡阳的头真的被关羽斩下。当时轰动一时为二台子关帝庙留下了“二台子唱戏头一刀”之说,流传很广,从那以后在关帝庙前再也不敢唱关公斩将戏了。
近代中国
一九三七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占领了北大营。他们到处烧杀掳掠,途经关帝古剎护国寺,见护国寺,合烟缭绕,很是红火,他们冲进寺内抓起大枚手榴弹,先后扔进正殿马殿、均未爆炸。日本兵大吃一惊,顿说此寺灵验不敢再破坏关帝古剎寺,还叩头焚香祈祷。此事传出后很多日本兵也来关帝古剎上香,每年的旧曆四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兵工厂。
旧中国时开原聂云志来沈谋生,为瀋阳北大营修造营房,不但未能挣到钱还亏了本,家资破产,流落关帝古剎护国寺,他焚香叩头祈求关老爷,保佑他,起死回生,并许愿如能保佑他重新发迹。地愿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后流落开原,在开原用借贷的钱开了木匠铺扣五金行,生意兴隆,买卖越做越大,一九四二年聂云志己是开原一带的首富,忽一日聂云志之孙突发奇病,经多方医治不见好转,聂云志到床前询问病情,其孙睁开双眼,竟举手打聂云志脸颊,聂见病情古怪就找当地先生查看,先生说:“聂掌柜你过去是否在什幺地方许过愿”。聂猛然想起曾流落关帝古剎庙,求关帝保佑起死回生,并许愿如能发迹,愿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先生说:你现已功成名就,关老爷索愿来了。一九四二年秋,聂云志赶着几辆大车专程赴二台子关帝庙还愿,出资现大洋五千及大量的石料,召集当地乡绅乡民,重修了关帝古剎庙宇,再塑了金身。
关帝古剎兴盛时期,香菸缭绕,馨声迴蕩,钟声常鸣。在庙会期间,特别是四月十八日瀋阳周围百余里外的人们都赶到瀋阳城逛关帝庙,当时景象热闹非凡,给人们留下很多记忆和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