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既能导电又在可见光範围内具有高透明率的一种薄膜,主要有金属膜系、氧化物膜系、其他化合物膜系、高分子膜系、複合膜系等。金属膜系导电性能好,但是透明率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透明导电薄膜
- 类型:导电薄膜
- 透过率:为74%~90%
- 电阻率:为6× ~2(Ω·cm
概述
半导体薄膜系列刚好相反,导电性差,透明率高。当前研究和套用最为广泛的是金属膜系和氧化物膜系。透明导电薄膜主要用于光电器件(如LED,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的视窗材料。常见的透明导电薄膜为ITO(锡掺杂三氧化铟)、AZO(铝掺杂氧化锌)等,它们的禁频宽度大,只吸收紫外光,不吸收可见光,因此称之为“透明”。
最近研究
最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分别在低温製备的设备、工艺、薄膜的表面改性、多层膜系的设计和製备工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Wu Wen-Fa等利用R.F磁控溅射工艺在不加热的聚碳酸酯(PC)衬底上製备了厚度为250mm,电阻率为6× ~2(Ω·cm),透过率为74%~90%;Park Sung Kyu等利用R.F磁控溅射工艺在低温聚合物PES上製备了110nmITO,方块电阻是20O/□,透过率80%,但是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法国的David等,利用In-Sn合金靶在100℃下沉积在聚合物上的ITO薄膜透过率为85%,电阻率为~0.003Ω·cm,表面粗糙度为15-50,美国的Daeil.KIM用直接金属离子束沉积(DMIBD)方法在70℃的条件下製备的ITO薄膜最高透过率为85%,最低电阻率为4×Ω·cm,表面质量比较高;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利用脉冲雷射沉积(PLD),电子束热蒸发和金属离子辅助溅射等方法在低温甚至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高质量塑基的薄膜製备。
国内的贾永新在150℃基板条件下製备出了透过率为80%左右ITO薄膜,但没有见电阻和表面特性的报导;近年来李育峰等利用微波电浆辅助方法在120℃的基片上沉积的薄膜透过率大于85%,但方块电阻大于100O/□,表面特性没有报导;马瑾等在塑胶衬底上在80℃-100℃的条件下製备出了透过率大于84%,电阻率~0.001量级的薄膜。
综上所述,国内在低温尤其常温下製备ITO薄膜方面研究还不够充分、不够全面;并且研究製备方法也比较单一,与国外有比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国外尤其日本和韩国分别在低温沉积技术、薄膜生长机理和薄膜表面改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保证不对薄膜衬底产生破坏的情况下,在低温甚至室温的条件下製备出了薄膜电阻率低于5×Ω·cm,透过率大于85%,表面的粗糙度小于2nm的ITO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