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是宋代诗人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
基本介绍
- 作者:张嵲
- 年代:宋
作品原文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白话译文
人间处暑节气还未到来,山中人却已新加了秋衣。
露气中的蝉声渐显悲切,初秋的阳光已开始衰微。
任凭各地仍然战乱频繁,我这残生早已没了生机。
漂泊经年,徒然老矣,世间万事总是不如我心意。
作品鉴赏
此诗大约是作者老年所作。诗里带着南宋时期文人的悲切意味。
正是:
无奈人已空老去(一如那秋蝉即将消失),徒有冰心在玉壶。
作者简介
张嵲(1096年—1148年),为南宋初着名诗人,字巨山,襄阳(今属湖北)人。宣和三年(1121年)上舍及第,调唐州方城县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于办公事。后迁着作郎,坐何抡刊改《神宗实录》受牵连,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官至擢中书舍人等。十八年(1148年)卒,年五十三。虽代秦桧奏稿为后人所讥,然少时曾从陈与义受学,故其诗格律颇似黄庭坚、陈与义,陆游称其诗“汪洋闳肆,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淳,一时学者宗焉”(《宋百家诗存》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