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2004年普兰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12-12 11:48:48 暂无评论 百科
2004年普兰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普兰店市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的一年,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和普兰店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历届政府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係,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本届政府各项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亿元,增长14.6%,其中,产业项目投资15.1亿元,占87.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2068万元(财政体制改革后口径),增长12.5%(按可比口径增长22.9%)。过去的一年,市政府重点抓了以下10个方面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04年普兰店市政府工作报告
  • 报告类型:政府工作报告
  • 报告内容: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 部门:普兰店市政府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和普兰店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历届政府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係,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本届政府各项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亿元,增长14.6%,其中,产业项目投资15.1亿元,占87.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2068万元(财政体制改革后口径),增长12.5%(按可比口径增长22.9%)。过去的一年,市政府重点抓了以下10个方面工作:
1、“项目年”建设取得实效。认真组织实施项目推进的各项工作,狠抓招商引资任务落实。组织和参加境内外招商活动10次,新批外资项目33个,契约外资1.63亿美元,增长45%;实际使用外资7000万美元,增长16.7%;外贸出口1.8亿美元,增长13%。引进内资项目227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55个,比上年增加13个,项目单体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
新上工业项目166个,完成投资11亿元。完成了大雪纯生啤酒生产线、大杨西装生产线、大一互高压电器生产线、大冶轴轴承生产线扩建、船阀搬迁改造一期工程、北互和二互中低压互感器生产线扩建等120个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了富地机械大型成套机械设备组装加工、普康生物製剂、奇运生製药、普瑞康生物产品检测等46个项目。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3个,完成投资7亿元。玉璘海洋生物科技工业园一期工程、有德海珍品养殖一期工程等8个项目完工投产;连王色拉油生产线、连洋海产品加工、碧水源果菜加工等5个产业化项目正在建设。
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取得成效,工业对经济拉动力显着增强。工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9.2%,占国内生产总值60.4%,提高了2.1个百分点;实现税金3.76亿元,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0家,实现增加值12.6亿元,税金2亿元,分别占工业企业的18.1%和52.3%。服装、粮油饮品、机电等优势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增长26.9%,占工业经济的39.2%。大雪纯生啤酒项目填补了辽宁省空白。
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工业园进一步壮大,拓展了承载产业发展平台。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新上工业项目106个。园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增长32%,占工业经济总量66%。转变经济成长方式,完成了一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新上技改项目70项,完成投资8.1亿元,增长62%。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套用速度加快,一批重点企业引进和开发自动化控制系统、ERP管理系统,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创世”牌男装被评为中国名牌,17个产品品牌申报省和大连市级名牌产品。
3、都市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取得新进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增加值达到22.6亿元。
以海皮路、永青路等5条公路经济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油大豆17.4万亩、蔬菜0.9万亩、果树5万亩、牧草0.75万亩。完成造林15.3万亩,新增封山育林28万亩。“双塔”、“爬山”牌苹果再次获省优质农产品称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农产品加工能力增加到220万吨。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了20个蔬菜、15个水果、8个畜牧、6个水产项目,提升了园区建设水平。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完成了花卉项目扩建、多功能温室、集雨工程和温室大樱桃扩建等项目建设。园区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34%。养殖、牧草种植和加工一体化的畜牧业新格局开始形成。生猪饲养量达到174万头,牛13万头,10个养殖小区被列为大连市畜牧养殖示範区。设施渔业、港圈养殖、滩涂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发展速度加快。新上水产项目30个,水产品总产量13.6万吨。有德海珍品养殖基地是亚洲单体最大的海参育苗基地。集水产品育苗、养殖、深加工和科研为一体的玉璘海洋生物科技工业园,成为省水产业产、学、研示範基地。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完成水利工程162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水土保持面积4.93万亩。完成了红旗水库等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四位一体”等农村能源生态户2094个,增长44%。我市再次获省农建“大禹杯”。
4、服务业有了新发展。克服“非典”疫情影响,商贸流通业实现恢复性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6亿元。
商业向便民化和社区化方向延伸发展,新建各类商业网点45个、社区综合性超市18个、连锁店和专卖店20个。加强了专营、专卖市场管理,市场环境得到改善。实施“三绿工程”和食品放心工程,6种食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旅游业健康发展。接待游客1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分别增长5%和5.5%。完成了安波温泉滑雪场一期工程,推进了鸿缘温泉山庄、大盛水库度假区等4个旅游项目建设。巍霸山城和老帽山风景区被列为大连市级风景名胜区。交通运输业有了新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达到1118万人次、529万吨,皮口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1万吨,增长17.4%。电信业务範围逐步扩大,开通了“小灵通”业务,新增电话用户3.4万户,电话普及率增长11.8%,达到67.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1.6亿元,分别增长10%和17%。新增贷款7.6亿元,农村信用联社加大扶持农民增收力度,新增农户小额贷款2.2亿元。
5、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克服政策性增支减收的困难和压力,实施积极的税源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增收节支、盘活拉动各项措施,较好完成了预算计画。
加强财源建设。在壮大骨干财源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财源,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96家。大雪集团纳税总额6514万元,大一互厂纳税总额2756万元。税务部门进一步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意识,加强税收征管,完成税收总额74551万元,增长11.5%。盘活国有资产收益完成3918万元。“工业强市”战略带动了北部地区工业发展,新上了一批具有纳税能力的企业和项目。强乡强镇建设取得成效,丰荣办事处实现财政收入4375万元,皮口镇3065万元。
在政策性增支减收、资金调度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保证了公教人员工资、社会保障等各项刚性支出和法定支出。实行教师标準工资市级统筹,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标準工资及时足额发放问题。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完成社会保障支出2615万元。对农业、教育、科技等事业投入17348万元,增长16.8%。向上争取专项资金30789万元,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偿还政府债务3720万元。
6、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推进政策,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承载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完成普兰店市发展规划。新市区3.114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3.3公里路基和2座桥樑工程,疏浚河道1.8万立方米;开发区续建区完成部分土地开发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6.7万平方米腾飞广场;新城区启动了2.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日供水2万吨高位水池、3.7公里供水管道和4条路基工程。北出口拓宽改造工程的竣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实施了久寿河、和尚河、李店河治理。完成了岭前路、拥军路三期、台和路一期工程,新修道路13.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36基,植树7万株,新增绿地12.1万平方米。实施了市区及杨树房、瓦窝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了陈元线油路和贾高线等48.9公里村通油路工程。油路总里程达到620公里,119个村实现通油路。启动了海皮路三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
按照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化布局,加快小城镇和小康村建设。完成了38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皮口工业园区道路、港口路二期工程,完成了杨树房东达路、安波警平路、报恩寺路工程。推进小康村建设,完成了鞍子山等小康村住宅、道路、绿化工程。不断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和管理力度,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再次被评为省城镇“绿叶杯”竞赛优胜市。
7、各项改革取得实效。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完成了63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2127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保预防、放医疗要求,实施了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了首批削减行政审批事项170项。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投入运行,15个政府职能部门、16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入审批中心,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土地市场管理进一步规範,全面实施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清理和规範了民间投资收费科目,改革了政府投资领域和运作方式。积极稳妥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3839万元,平均减负率达到68.8%。
8、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坚持把关心和改善民众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8828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大龄人员936人,安置城镇青年就业1982人,4880名失业人员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小额贷款22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68万人。以再就业培训为重点,培训各类人员1.35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基层社会保障事务所和服务站43个。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8万人,新增缴费6736人,2.23万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主的各项保险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加大了对贫困群体的救助力度。城镇9753人享受低保政策,农村5458人享受特困救济。扶贫帮困活动取得实效,投入资金843.3万元,为贫困户发放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帮助贫困户新上各种小型致富项目,一批贫困户当年脱贫。兑现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870万元。启动了援助残疾人的“长江新里程康复助行工程”和“光明工程”,安置就业398人。建立了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
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开工建设住宅17.1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公积金贷款1100万元,金融机构新增住房消费贷款5000万元。新修小区道路1.4万平方米,铺设彩砖1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2万平方米。完成供热分户改造5.7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84.5%。
9、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系列精神文明和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社区、村镇和单位,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有了新提高。
科技事业取得进步。科技投入增加到3100万元,增长84.5%,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1%。坚持开展“百名科技专家宣讲团送科技下乡”和科普活动。引进工业新技术20项、农业新品种530个,粮油新品种覆盖率和良种畜禽普及率分别达到98%和80%以上。引进和调剂各类人才114人。我市获全国科技进步示範县称号。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投入增加到13027万元,增长21.7%。学前教育通过省达标验收。国小、国中入学率和国中辍学率等指标均达到规定标準。完成危旧校舍改造建设4.4万平方米,建成农村标準化学校3所,合併村小6所。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完成了二中扩建一期工程。第一年高中入学高峰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57%。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培训农村劳动力18.2万人次。
把保障人民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动员组织全市人民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非典”防控工作,先后发布政府通告、通知33个,投入资金675万元,在全市构筑了“三道防线”,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执法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了公共卫生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卫生事业投入1420万元,增长62.1%,完成了市一院传染病科、南山医院新址改造和7个发热门诊建设,建立了一个中心、四个分站的“120”急救网路。认真清理整顿医药市场,取缔非法医疗机构145家。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成绩。
广泛开展民众性文体活动。举办了第二十届“百花节”和系列广场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广播电台综合楼投入使用,电视覆盖率达90%。加强计画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0.68‰,计画生育率99.86%。13个乡镇计生服务所被评为省一等甲级服务所。
10、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结354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十分重视并认真解决人大《代表心声》和政协《社情民意》所反映的事关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各类问题。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限期办结、首问责任和过错责任追究等项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了普兰店市电子政务网路一期工程,建设了一个中心、五个骨干节点。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套用範围不断扩大。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工作逐步深化。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得到加强。推行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和工资的民主评定,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新建社区广场12处,古城社区被评为辽宁省先进社区。持续开展了“四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与邪教组织的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杨树房派出所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模範派出所”称号,城子坦派出所获省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重视和加强民众来信来访及民调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了大量信访问题,促进了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圆满完成了徵兵任务。加强了安全生产、行政监察、审计和查办工作。统计、人防、气象、防震、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和普兰店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驻军部队、直属单位积极配合和齐心协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老干部的献计献策及热心支持,离不开广大下岗失业职工的顾全大局以及对企事业改革的理解和回响。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支撑项目不多,一些项目未能按期建设和完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北部乡镇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财政缺乏稳定的税源支撑,刚性支出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受政策性增支减收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市乡两级财政资金调度非常困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落实不到位,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乱收费、乱罚款以及执法不公、执法不严问题依然存在;住宅小区配套建设还不完善,垃圾清运和卫生保洁水平问题不少;一些动迁居民不能按期回迁;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新上产业项目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率还不高;对地热、河沙和地下水、石材等资源缺乏科学普查和合理规划利用,存在乱采乱开、破坏和浪费资源现象等。市政府对这些问题将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4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0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建设“大大连”历史机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牢固树立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实“调整、完善、改造、提高”的工作方针,继续大力实施固定资产投入、城市化推进和税源经济发展三大积极政策,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工製造业、温泉旅游业三大特色产业,在全面推进七大经济板块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大杨国际服装工业园区、安波温泉旅游度假区四个区域发展;做大做强啤酒、互感器、轴承、塑胶製品四个专业工业园;丰荣、大刘家、铁西、四平四个现代农业园区和苹果、桃子、西红柿、海参四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004年预期实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8000万美元,增长14%;外贸出口2亿美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亿元,增长7.6%;城镇安置就业6500人,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4‰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为实现上述目标,市政府2004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继续把发展工业摆到突出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工业强市”和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取向,提升加工製造业水平,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增加值实现83亿元,增长19.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2.8%。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重视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以经济板块和工业园为重点,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定向和精细招商。创新招商机制,推进招商引资向专业化、企业化转变。落实项目责任制,奖励引进大项目有功人员。实际使用外资8000万美元,引进内资15亿元,力争引进超千万元以上项目80个。
重点推进四个区域和四个专业工业园建设,引导新办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开发区要向西、向北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园区要争取完成66千伏安变电工程,完善3.114平方公里起步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启动大杨国际服装工业园主干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皮口工业园和轴承工业园道路工程;推进太平工业园水、电、路工程建设。全市工业园区完成项目投资11亿元。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大杨、大雪、大一互、大冶轴、金事达、本德、北互、二互、大森、碧海环保、达伦特等重点企业快速扩张。大力培育纳税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对纳税能力强、吸纳本地劳动力多、拉动产业发展能力强的企业所实行的技术改造和扩张,给予基础设施投入补贴、争取专项资金贴息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扶持。完成一批在建项目,重点是大杨高档西装、大一互高压电器和连王油脂色拉油三条生产线、海升果业二期工程、富地机械大型成套机械设备组装加工、奇运生製药、大连保温瓶厂搬迁、有德海珍品养殖加工二期工程、海峰食品水果加工、连洋食品加工项目。推进一批项目建设,重点是大杨高档女装和休闲装生产线、大雪啤酒包装生产线改造、大冶轴轴承生产线、建达乳製品生产线、船阀二期改造、玉璘海洋生物科技园、全盛业玉米、唐王科技项目。引进一批项目,重点是天地物流、丰源制靴和争取一批大连搬迁企业落户我市。支持企业争创名优产品品牌,抓好10个省级和23个大连市级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大力发展“一牧两水”(畜牧、水产、水果)、“一花一菜”(花卉、蔬菜)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能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质量和水平。以海升果业、连王油脂、兴港罐头、新世纪食品等企业为重点,继续推进与农业产业化企业有效对接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收购和加工本地农产品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类工商企业参与农业开发,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发展四平草莓协会、杨树房牧业公司、市特种粮协会,提高乡镇涉农站所为产业化服务和指导能力。
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发展果树5万亩,建设精品果园10个,新发展蔬菜2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加到40万亩,发展牧草和其它经济作物2万亩。重点建设好丰荣花卉基地、以铁西和元台为主的西红柿基地、以双塔和大谭为主的苹果基地、以沙包、城子坦和星台为主的桃子基地、以皮口和城子坦为主的海参生产加工基地。新增西红柿面积1万亩、苹果2万亩、桃子3万亩、港圈海参养殖2万亩。加快元台“绿色长廊”建设。抓好1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绿色食品基地、1个有机食品基地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做好“双塔牌”苹果和“大农丹珠格格牌”大樱桃两个品牌的商标注册申报工作。
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程,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畜禽养殖,增加经营性收入。生猪饲养量达到175万头、牛14万头、家禽1200万只。建设畜牧业标準化小区10个、良种繁育基地3个。以城子坦养貂基地为重点,发展养貂专业户100个。重视和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搞好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範区建设。以皮口海产品加工区为龙头,发展生态渔业和设施渔业,抓好近海滩涂人工养殖和陆地工厂化生产,虾鱼、虾参混养面积发展到5万亩。发展内陆淡水渔业,新增半工厂化温室养殖1万立方水体。水产品产量达到13.8万吨。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丰荣、大刘家、铁西、四平4个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继续抓好2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成丰荣园区200亩彩色树苗木繁育基地、大刘家园区2000吨气调库和樱桃园供水配套工程以及铁西园区连体温室大棚扩建和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完成四平园区300座草莓大棚、元台园区300座蔬菜大棚基地扩建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低产林改造6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源和集雨工程,开工建设瓦窝赵口钢板拦河闸、皮口沙家橡胶坝工程,完成刘大水库淹没区居民动迁和鞍子河水库扩增库容前期工作。建设大沙河护岸林工程、海皮路两侧绿色通道和大刘家水源地绿化工程。
(三)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促进消费、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点,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提高服务业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1亿元,增长9.2%。
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便民化商业。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推出10个放心食品品牌、30个放心食品专柜。实施农副产品市场準入制度,不断提高“绿色消费”比重。大力培育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果菜、水产品、石材等市场建设,扩大地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重点建设孛兰、旧物和西工路市场、水产品和李店果菜批发市场。继续整顿和规範建筑、房地产、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规範马路市场。加强市场监管,依法严厉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支持和发展依託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扩大农产品销售。
加快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生态、休闲和观光旅游,改善旅游景区景点面貌。重点建设安波温泉旅游度假区,完成鸿缘温泉山庄等工程建设,推进温泉滑雪场二期工程。启动古莲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加快老帽山风景区、平岛旅游度假区和巍霸山城的开发建设。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增长10%以上。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农民、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保证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需求,不断扩大消费信贷。进一步规範和发展保险业,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快通信网路建设,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继续实施积极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城市化推进政策,加大力度推进承载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实施皮口港万吨级专业码头前期工作与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中心渔港;推进皮口5万吨净水厂建设和皮口港2700米引堤拓宽改造工程;实施皮口港口路三期工程建设。实施海皮路三期建设工程;建设东曲线、新得线、同皮线和兴唐线平交道口工程;完成66.9公里村通油路建设工程。建设盖亮路、大学路、二中路、南东路。开通城市公交。实施新城区66千伏安变电工程,完成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改造商业大街、中心路排水及城区供水管网,对久寿河、和尚河源头进行治理。建设街心公园,完善台山公园。以完善台山小区为重点,规划建设12个居住小区,搞好皮口佳连小区南居住区和海滨路两侧改造。搞好市区数位化测绘和绿地、人防、消防规划。推进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实施殡仪馆易地新建工程。
继续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安波、城子坦、瓦窝等中心镇为重点,加快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安波污水处理厂、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安波环路、城子坦中心路和瓦窝中心路,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实施农民建房和小城镇户籍改革政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小康示範村建设,推进鞍子山村“四位一体”工程等小康村项目建设。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执行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安波地热资源的普查和总体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审批新建项目,实行严格的地热水价格管理政策。继续强化对河沙和矿山开採的治理整顿,依法打击违法经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毁林开荒行为。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五)关心和改善民众生活,继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和新上项目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为重点,安置50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城镇青年就业1500人,积极援助大龄和困难失业人员就业,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公益性岗位300个,安置大龄失业人员500人。完成劳动就业培训和职业学校培训1.2万人。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保护农民工、女工及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服务站职能,为失业人员、退休人员和低保对象搞好服务。努力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任务7800万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把退休和在职职工的后顾之忧解决好。完善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和财政支持机制,确保离休干部“两费”及时足额兑现。
继续抓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帮困工作,大力构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临时救济、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配套措施相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优抚、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政策,提高城镇低保标準。做好农村特困救济向农村低保制度的过渡工作。继续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建设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关心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推进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继续抓好区域性敬老院建设。
建设小区,完善社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以市区道路、供暖、环卫、给排水为重点,抓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解决“摸黑路”、“不管路”等影响民众生活的行路难问题。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发放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无房户的住房困难。加快市区供暖分户改造进度,实施老店街、福利街和孛兰市场低洼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对城市垃圾、污水和街巷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新建绿地12万平方米,新植树木10万株,城市绿化率提高到39%。
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支持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以“星火科技培训”项目为依託,加强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工作。继续实施“苗子、种子、崽子”工程,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套用,建设好铁西农业新品种示範园。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组织作用,按照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普兰店市电子政务网路建设为重点,完善政务信息网路,推动工业信息技术改造,推进商务、政务、教育和社会管理信息化,构筑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加强乡土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抓好“引智”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理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改造危旧校舍3.5万平方米,建设农村标準化学校10所。强化中国小外语和信息技术教学,开设国中信息技术课,推进“校校通”工程。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援助制度。继续解决好高中高峰期问题,扩大高中招生规模,高中普及率达到65%,增长8%。完成二中综合楼、一中实验楼等工程和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发展民办教育,积极争取“希望工程”。适应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完成中国小教师第二轮“双聘”工作,推行和完善校长竞聘制与干部教师交流、培训制度。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卫生资源,建立和完善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救治制度,做好卫生人才培养、新项目引进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继续抓好“非典”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完成市一院二期工程和市卫生防疫站设备更新。加强妇女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继续加大医药市场、食品和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卫生监管体系,保证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
推进计画生育综合改革,促进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计画生育率达到9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4‰以内。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民众性文化和市民健身活动。提高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室)水平,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民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搞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继续做好人防、民兵与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继续抓好殡葬管理工作。
(六)继续推进和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普兰店市建设投资公司为载体,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多元化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能源、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敬老院、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殡仪馆搬迁、市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通过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盘活国有资产,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继续坚持“开源节流、盘活拉动”的方针,大力实施积极的税源经济发展政策,不断增加市乡两级政府可支配财力。继续抓好强乡强镇建设,四个办事处和南部乡镇财政收入要保持20%的增长速度。制定和出台扶持发展北部乡镇的政策措施:市财政对北部乡镇招商费用予以补贴;北部乡镇新上工业项目,给予土地出让金投入和行政收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利用闲置粮库、校舍办企业的,实行零收费政策;引进项目落户南部地区所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2007年以前归北部乡镇,2008年起实行“五五”分享政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乡镇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建立保证市乡两级刚性支出的财政机制,确保以“属地徵税、分税、分享”为主要特徵的新财政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坚持依法治税,确保应收尽收。加强新办外资企业和福利企业的审批和管理,清理整顿假合资、假福利企业。继续坚持“一要吃饭、二要稳定、三要建设”的方针,调整和最佳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确保公教人员工资、优抚金、城乡低保、离休干部“两费”等刚性支出。继续强化预算管理和部门预算工作,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集中採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全面清理各类行政许可的有关规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各类主体。对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要依法建立行政许可程式规定和行政许可监督规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公示制、办结时限、责任追究等规定。依法清理各项行政收费,进一步完善普兰店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功能,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行政效率和行政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快建设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市民服务的长效机制。
搞好农村综合改革,确保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係。进一步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建立市、乡两级收入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按照“市事市办、乡事乡办”的原则,明确市乡两级财政的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计画生育等经费需求。做好村级债务清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範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成热电厂“债权变股权”改制。继续深化粮食、供销和商业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
按照规範机构设定、依法配置职能、精减人员编制、规範经费来源的要求,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第三批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抓好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转企改制单位的产权、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七)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继续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贯彻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谘询、社会听证以及决策责任制度等系列科学民主决策程式。搞好“四五”普法工作,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正规化建设。切实做好民众来信来访和民间纠纷预防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善“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法轮功”、“实际神”邪教组织活动。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建立市乡两级辅警队伍。搞好星台等10个基层派出所、安波等6个法庭的改造和建设。整合“110、119、120、122”资源,建设公安“110”指挥中心,加快四台合一进程。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努力防止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法治理统计工作环境,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準确。
认真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向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发展环境上来,把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转向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精心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和法制环境。继续抓好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形成行为规範、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支持金融、工商、技术监督、石油、供电、邮政、菸草、铁路等直属单位的工作,支持他们为发展地方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抓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严格执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八不準”规定,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己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改进会风和文风,认真解决基层和民众真正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诚心诚意为人民民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各位代表,普兰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大大连”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励精图治,把执政为民、富民强市作为不懈的追求,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为实现普兰店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