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法华寺(陕西省岐山寺庙)

2020-12-26 07:18:59 暂无评论 百科
法华寺(陕西省岐山寺庙)

法华寺(陕西省岐山寺庙)

位于岐山县国有崛山林场中心西崛山(蒲村镇崛山村北),依託历史渊源极深的“崛山名剎”建设是一个集森林景观、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生物种类繁多,东、西崛山龙风相望,挺拔峻秀,古洞奇石各异:有国内首次记载的大地震遗蹟“地域殊深的佛教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游览、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理想之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法华寺
  • 释义:陕西省岐山寺庙
  • 位于:岐山县国有崛山林场中心
  • 周围景观:势若戟列,形同鹫灵

寺院概述

地理位置

佛教圣地法华寺(原名崛山寺),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四十华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600多米。

得名由来

据《岐山县志》记载:郦道元《水经注》云,因此山酷似古佛国印度灵鹫耆闍崛山而得名。

历史印记

传为东晋末年,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来长安译经途中,下榻于圣地崛山,并在此译出佛教一切法门经典之纲要《金刚经》。后在南北朝时期,禅宗始祖达摩祖师从西天竺来中国,也曾驻足此地。据传梳妆檯、捨身崖为观世音菩萨成道舍肉身之处。崛山古剎早在隋、唐就久负盛名,并与扶风法门寺遥遥相望。

简介

远在东普时期,崛山因佛教而闻名,唐时兴盛,后经历朝历代多次修葺,久盛不衰。旧时寺院星罗棋布,人文景观随外可见,绵延四十余里,闻名遐尔的“崛山名剎图”碑呈现了昔日的盛景。有东普后秦主姚兴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避暑阁和译注《金刚经》的佛堂。崛山寺等闻名遐尔,是我国西部佛教发源的重要场所。

历史沿革

据史料和寺内壁记石刻记载:崛山寺经隋、唐、元、明屡次修缮,规模宏大,庙宇楼阁星罗棋布,逶迤重叠,后与香山寺相连。寺内有佛像百尊,有朝佛殿、梳妆楼、大佛洞、卧佛洞、天王殿、韦驮殿、伽蓝殿、香山殿和讲经堂等建筑。此地林木繁茂,浓荫密布,奇峰错列,沟壑纵横,山道婉转崎岖。每当红日东升,霞光瑞气弥天,玉兔西沉,祥云缭绕山间,景色十分壮观。惜近世百年,尘劫迭起,千年古剎毁于一旦。
法华寺

周围景观

周围景观独特,西崛山五峰拱罗,势若戟列,形同鹫灵鸟,称之鹫峰山。古树参天,危崖、石洞、奇峰、怪石依託,惟妙惟肖。
西崛山生物种类繁多,植被茂盛,古树名木奇特,森林覆盖率达96%,气候宜人,为避暑胜地。历史典故及人文轶事众多,姜子牙拜仙台;周纣交兵六月炎天降雪,为寻访探险增添了神秘色彩。地貌结构典型,首次记载的商乙帝三后六月大地震遗蹟为鲜活的地震考证研究现场,具有极高观赏和科研价值。
西山诸胜,西山万木丛生,林深叶茂。穿林而上,有羊肠鸟道72盘,山上五峰拱罗,势若戟列。南峰有天王殿,睡佛洞,十八罗汉堂等;中峰有梳妆楼、琉璃殿等。东西二峰称为东石碣、西石碣。东石碣突出如塔,高耸插天,其南崖幽深;险僻,鸟迹罕至。俗传三公主,(即传此《香山寺还愿》戏剧故事中之妙善公主)捨身于此,故称“捨身崖”。崖中设有索桥(即是在绝崖上凿穴,横架独木,并系以铁索桥桥时,必须面壁攀索,横步蟹行而前。其危险情状,视前述诸险境更有过之。北峰称为香山,其上有三公主殿,殿壁有连环悬塑,工艺可观。

复兴缘起

今盛世,物阜民康,名胜重複。适逢其时,有大德释悲圆法师于公元一九九O年二月由五台山来岐山,先后修复东坡太白寺、刘家塬通元寺,又于公元二OOO年寻访到西崛山。师以75岁高龄,面壁发愿,矢志复兴名剎,艰苦卓绝,历时九载、集合四方之信众,筹资数十万元,于原卧佛洞之旧址,依山借势,次第修成卧佛洞、大佛洞、十八罗汉洞、石佛洞、三圣洞、三圣殿、千手观音殿、迦蓝殿、山门及僧房数间。籍原残存之梳妆檯,重加修葺彩绘,焕然一新,其余诸洞皆筑檐翼蔽。统其名为崛山法华寺。

佛光现瑞

据史料记载,法华寺佛光永驻,千年不衰。特别是近年恢复重建以来,每逢迎佛开光,举办大型法会,定有佛光现瑞。
《崛山法华寺迎佛现大光明记》云:
法华寺(陕西省岐山寺庙)
公元二OO二年农曆九月三十日,从佛教圣地五台山迎请卧佛铜像一尊,安奉寺内。
十月初一早八时佛光显现,万道金光,山寺红遍,光中无数宝莲,西方三圣暨海众菩萨相好光明,时隐时显,悲圆法师率众弟子十五人顶礼瞻仰,并拍摄照片留念。
后于二OO六年二月迎请四大天王、弥勒、伽蓝、韦驮七尊圣像。佛光又后于二OO三年四月初一,二OO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OO六年三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显现六次,乃崛山佛剎之盛事,实为中华和谐、国运勃兴之瑞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