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通市政府报告》是南通市人民政府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11年南通市政府报告
- 外文名:Report of the Nantong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 时间:2011年
- 类型:政府报告
- 地点:南通市
- 发表机构:南通市人民政府
- 档案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网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5%。完成财政收入75.1亿元,增长6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3亿元,增长4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60元,分别增长12.2%、12.6%。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扎实推进“双百双千双提升”工程,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10亿元,增长25.3%;规模工业产值855亿元,增长29.3%。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应税销售分别增长18%、60.9%,增幅列南通之首。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战略,新增亿元企业50家,10亿元企业3家,林洋新能源实现产值98.2亿元,增长59.6%。品牌和技术标準战略扎实推进,新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只、省着名商标4只、省名牌产品8只;参与制定国家标準3个、行业标準6个。建筑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完成总产值320亿元,增长28%;南通二建集团荣获江苏建筑业综合实力(总承包类)50强企业第一名。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7亿元,增长9.7%。项目农业扩面增效,新增扩建龙头企业163家,农业园区169个,总投入22亿元,启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效设施农业稳中求进,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其中设施大棚面积1.2万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品牌农业,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5个。海洋渔业平稳发展,实现渔业总产值48亿元,吕四盈港批发市场竣工,吕四海蛰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誌保护产品。
第三产业加快提升。以扩大内需为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7.5亿元,增长15%;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投入46.2亿元,增长32%。商贸流通业日益繁荣,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继续开展家电下乡活动,补贴资金4648万元。旅游业加速发展,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圆陀角风景区改造工程基本竣工,黄金海滩湿地公园全面开工,恆大威尼斯、新湖项目加快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施工面积160万平方米,竣工70万平方米。省金融生态达标市成功创建,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497亿元、282亿元,比年初增加87亿元、66亿元,新增贷款居南通各县市首位。农村商业银行组建顺利,嘉润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银洲担保公司、汇融担保公司运作良好,珠江村镇银行加快筹建,开来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获省金融办筹办审批。
二、吕四大港加快建设,港口开发实现新突破
港口规划不断深化。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获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吕四港镇总体规划、吕四渔港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初步成果。专业园区发展研究不断深入,与上海城投公司合作开发的江海产业园规划编制初步完成,吕四港新材料产业园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仓储物流规划基本形成。吕四港挖入式港池用海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海洋局预审,吕四渔港经济区区域环评通过专家评审,新渔港建设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
基础建设全面提速。新材料产业园围垦工程完成吹沙。吕四渔港匡围工程顺利完成,西区吹沙工程全面启动,两闸外迁工程即将开工。集疏运体系加紧建设,区内堤顶公路、石堤大道、苏221线北延、鹤城路北延建成通车,如意大道、通港大道等主干道加快建设。吕四港区临时开放再度获批,开放码头增至6座;一类口岸开放上报国务院审批,口岸联检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
临港产业加快集聚。以港口、岸线、航道为依託,产业集聚优势逐步放大。电动工具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电动工具产业产值145亿元,出口贸易6000万美元,启东·天汾出口电动工具产业集聚检验检疫监管示範区获批设立。电力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大唐电厂一期完成发电量11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40亿元。组织开展临港产业专题招商活动,总投资30亿元的广汇能源、100亿元的华峰新材料、超100亿元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特大项目签约落户。
三、产业结构最佳化升级,经济转型取得新成效
产业层次逐步提升。坚持调高、调优、调强基本取向,进一步做精做优电动工具、医药化工、精密机械、现代纺织等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海工船舶、临港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增长75%,在规模工业中的占比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海工船舶产业实现应税销售85亿元、30亿元,分别增长80%、100%,成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两大产业。着重培育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的项目,四大新兴产业在建超千万元项目130只,总投入142.3亿元。积极运用现代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500亿元,占规模工业58%;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7.8亿元,增长47.5 %。企业上市工作成效显着,江苏神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林洋电子、海四达电源上市工作进展顺利。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90亿元,增长30%,占规模工业投入41.9%;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8亿元,增长36.4%,占规模工业产值38.4%。加快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增至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6家,启东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启东创新型经济园奠基,光伏新能源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光伏新能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产业园。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0项。加强智慧财产权管理,全年专利授权2230件,被列为国家智慧财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积极建设人才高地,办好研究生实践基地5家、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2家,引进各级各类人才4000多名。
节能减排深入开展。严格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要求,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认真落实污染物减排措施,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活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1200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86,其中环境空气品质达标率为93%,位居南通首位。加强重点减排工程建设,江海污水处理厂、吕四污水处理厂、滨海污水处理厂、滨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及5个镇小型污水处理厂即将竣工。
四、开发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成功举办第三届江海文化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2010中国·启东科技节暨创新型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心组织灵活多样的境内外专题招商活动,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8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6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37个,平均单体规模1740万美元。外贸外经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增长55.4%,总量和增幅均列南通各县市首位;成立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加强外派劳务管理,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9600万美元,增长14.8%。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净增个体工商户4000户、私营企业1000家,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68亿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注册资本额70亿元。
平台建设有力推进。持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园区形象和经济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两区三园一带”实施工业项目250个,完成工业投入205亿元,占全市工业投入87.2%。启东经济开发区坚持拆迁、安置、建设协调并进,公共型保税仓库投入运行,电镀中心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控制区总体规划修订完善,创新型经济园完成概念性规划设计。滨海工业园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一期项目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综合商务中心“海韵广场”加快建设。滨江医药化工园“三横三纵”主干道建成通车,环保、安全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沿江船舶工业带二道堤一期工程即将完工,道路、供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