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检验医学:看数字诊疾病

2020-10-05 12:01:52 暂无评论 百科
检验医学:看数字诊疾病

检验医学:看数字诊疾病

《检验医学(下):看数字诊疾病》在高速信息化的当代,我国人民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某一专业知识的了解已不是传统概念上的无知,需要的是我们专业人员将枯燥、複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食谱。人们来医院体检、就医时,对检验项目的知情、选择、异常结果的解释及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已成必然。该分册的面世,将为不从事检验医学专业的人们奉上可口大餐;成为普通大众的贴身读物;也不失为临床医师的案头读物。

基本介绍

  • 书名:检验医学:看数字诊疾病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04661619, 9787504661616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页数:272页
  • 开本:16
  • 品牌:科学普及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检验医学(下):看数字诊疾病》集诸多临床专家之经验,耗时数载,几易其稿,最终编写而成的。这套医学科普图书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有其鲜明的特点。

作者简介

刘爱兵,男,汉族,1960年4月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检验及实验室医学工作30年,在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化学、灾害医学领域有很深造诣。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等奖1项、三等奖3项,武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军队、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着60篇、专着2部。

图书目录

人体最大型的“运输公司”——浅谈血液学检验及输血不同分工的学业“员工”
初识血液
血液的各种成分有什幺功能
人体有多少血呢
为什幺有时候血是鲜红的,有时候又是暗红的呢
抽血的部位影响检验结果吗
为何要求空腹抽血
抽血量的多少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吗
您了解搬运氧气的红细胞吗
您知道白细胞是什幺“工种”吗
听说过血液运输通道的“修理工”血小板吗
如何让抽出来的血不凝集成块
哪些因素影响了血液的黏稠度
血液黏度是如何测定的
血沉增快说明什幺
血常规的秘密
如何计数血细胞。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
什幺情况下体内的红细胞会发生变化
血细胞压积的高低变化跟什幺疾病有关
白细胞的异常是因为什幺造成的
为什幺感冒发热患者需多次检查白细胞数量
为什幺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中毒”了
血小板数目的增减分别预示着什幺疾病
血小板平均体积测定有什幺意义
怎幺看血常规化验单上的白细胞直方图
怎幺看血常规化验单上的红细胞直方图
怎幺看血常规化验单上的血小板直方图
血细胞的加工厂骨髓及骨髓象检验
什幺是骨髓象检查
什幺情况下需要做骨髓象检查
什幺情况下会出现乾抽
正常的骨髓象是什幺样的
为什幺要进行骨髓活检
什幺情况需要骨髓活检
背着“氧气罐”的红细胞精灵
红细胞的结构
正常红细胞是什幺样的
您知道红细胞的“出生”和“死亡”吗
计数网织红细胞有何作用
身患残疾的“红精灵”——溶血性贫血
什幺是红细胞膜缺陷
先天性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什幺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什幺是红细胞酶缺陷
吃蚕豆为什幺会导致溶血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异常症包括哪些疾病
什幺是免疫性溶血
红细胞“加工厂”的故障
什幺是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是怎样的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有哪些相关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是怎样的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有什幺特徵性检测
什幺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及其分类
巨幼细胞性贫血应该如何检测
没有“计画生育”的红细胞增多症
什幺是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哪些检测特徵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什幺样的
保卫身体健康的“警察”——白细胞
您了解粒细胞的“家族”吗
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什幺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是什幺
为非作歹的“坏警察”——白血病
白血病是什幺样的,为什幺这幺可怕
白血病分为哪几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徵是什幺样的

人体天然的“黏合剂”——向小板与凝血因子
爱与爱的接力——血型与输血
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
揭开生命密码的谜团——基因及基因诊断技术
人类生命密码的解码器——基因诊断的实验技术
常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打开疾病防治之门的万能钥匙——基因诊断任其他常见病中的套用
DNA製成的“药”——基因治疗
毒物检测
毒物概述
了解你身边的“毒物”
常见毒物检测
参考文献

序言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人都希望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人的健康和寿命状况40%取决于客观环境因素。60%取决于人体自身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把有无疾病作为健康的标準。这个单一的健康观念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是一种片面的健康观。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较低的健康素养教育水平,构成了居民疾病转型的内在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一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约1000万例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癌症为主的慢性病所占比例已超过80%,已成为中国民众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的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由慢性病引起的经济负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形成越来越沉重的压力,考验着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从某种层面理解.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医学是一门让人遗憾的学科,大多数疾病按现有的医学水平是无法治癒的。作为医生该如何减少这样的困境和尴尬?怎样才能让广大普通老百姓摆脱疾病、阻断或延缓亚健康而真正享受健康的生活?众所周知,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漫染:同样,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疾病预防意识的提升,需要从提高民众的医学科普素质人手。当前,我国民众疾病预防意识平均高度在世界同等国家範围内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据卫生部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6.48%,其中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在20个集团国中排名居后。因此,我们作为卫生管理者、医务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广大民众的医学科学素养,让老百姓懂得疾病的规律。熟悉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掌握改变生活方式的技巧,促进和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逐步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这或许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现在所面临困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郑静晨院士领衔主编的《人生必须知道的健康知识科普系列丛书》,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集诸多临床专家之经验,耗时数载,几易其稿,最终编写而成的。
这套医学科普图书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文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採取图文并茂、有问有答的形式,避免了生涩的专业术语和难解的“医言医语”;二是科学分类、脉络清晰,归纳了专家经验集锦、锦囊妙计和肺腑之言,回答了医学“是什幺?”“为什幺?”“乾什幺?”等问题;三是採取便于读者查阅的方式,使其能够及时学习和了解有关医学基本知识,做到开卷有益。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全国人民将逐步达到一个“人人掌握医学科普知识,人人享受健康生活”的幸福的新阶段!
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
卫生部副部长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
黄洁夫
二○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