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

2020-10-11 01:42:22 暂无评论 百科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该实验室依託的医学检验系,率先在国内建立医学检验专科和本科、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阳穀县东外环闫楼镇工业园区内
  • 成立:1999年
  • 依託:医学检验系
  • 中心面积:3000m2

中心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该实验室依託的医学检验系,率先在国内建立医学检验专科和本科、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实验室在五年的建设过程中,获準为国内本领域唯一临床检验诊断学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重庆市卫生局重点学科。2005年成立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心以来,获準为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并一直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检验教育分会理事长单位。经过两年的建设,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实验课程的有机结合。2007年获得重庆市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的称号以来,再次获準为本领域唯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展历程

2005年学校成立了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心,由校长、博士生导师雷寒教授负责牵头、云集我国医学检验界十余所知名高校和二十余名教授专家共同承担了教育部“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科研项目,中心率先提出了实验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临床实验室诊断能力为目标的新理念,并将实验教学整合为基本检验技术和各临床检验技术的新体系。涂植光教授负责承担了子课题“21世纪医学检验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编写项目,将该理念和体系贯穿于整套教材编写之中。
2007年重庆市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成立后,本中心以培养具有临床实验室诊断能力和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医学检验人才为目标,将医学检验实验课程分模组设定,构建了基本检验技术和临床检验技术两大模组,各模组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并组织医学检验界各知名高校和教授专家编写了《医学检验实验教程》,使医学生通过实验中心的课程学习,系统掌握检验的基本技术和专业操作技能。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开设了“基本检验能力教育”、“临床检验专业技能教育”和“高素质创新能力教育”三个层次设定实验项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前主要承担39个专业及方向不同学制医学生的临床检验技能实验课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诊断学、生物分析化学,生化基本检验技术、临床检验仪器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学、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学等实验课程的218个实验项目,其中基本型实验104个、综合设计型实验79个,研究创新型实验35个。2008-2009学年,有2585人参加各类实验,完成224102人学时的工作量。同时负责组织学生指导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习环节、实验室开放和培训实验教学人员。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课程主讲人全部由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热心于实验教学、关注实验教学的发展、注重实验教学的规律的教师承担。中心共有61名成员,其中专职人员51名,教授13名(博导6名),副教授25名,讲师13名,平均年龄41.9岁;同时还聘请10名高水平兼职教师担任实验教学工作。鼓励教师(特别是教学辅助人员)在科研学术上深造提高,目前,实验中心专职人员中博士比例占53 %、硕士比例占31%。
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心面积3000m2,拥有1400余台件、价值1200余万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中心已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中心下设3个实验室,分别是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实验室、临床检验专业技能实验室、临床检验标準化实验室;建立了细胞工程、基因克隆、基因重组、基因表达、蛋白质组等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等创新实验平台,具有较完整配套的仪器设备,拥有流式细胞仪、萤光定量PCR仪、萤光化学发光酶标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生物分子快速纯化系统等先进实验教学设备,制定了严格的仪器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制度,完全能满足综合性、设计性、科研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要求。
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和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全面主持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中心人员由校、系统一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和培训计画,使实验队伍核心骨干相对稳定,人员的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实现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
本中心已实现人员、设备、运行经费等实验教学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和优质资源的共享,已建立了多项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範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