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2020-08-15 17:37:33 暂无评论 百科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 作者:刘洪来、仁玉杰
  • ISBN:978-7-122-00672-1
  • 页数:240页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年8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出版信息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作者:刘洪来、仁玉杰 主编
丛书名:
出版日期:2007年8月
书号:978-7-122-00672-1
开本:16
装帧:平
版次:2版1次
页数:240页

内容简介

本书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和实验原理归纳为:测量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基本物理量测定原理与技术;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原理与技术;常见离子和官能团的定性分离与鉴定;物质组成分析一一滴定分析;物质组成分析——仪器分析;特殊实验技术等7章内容,构建成“实验化学”课程的框架,作为穿插在课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讲授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理论思维水平,力求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共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图书目录

第一章测量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1
一、国际单位制(SI)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1
二、数据记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
三、误差4
四、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7
五、误差传递及其套用9
六、实验数据的整理与表达12
第二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与技术20
第一节温度的测量及其控制20
一、温标20
二、玻璃液体温度计22
三、热电偶26
四、电阻温度计29
五、饱和蒸气温度计31
六、恆温槽及其控温原理32
第二节压力的测量与控制35
一、压力单位35
二、U形液柱压力计35
三、气压计使用与读数校正37
四、电测压力计的原理39
五、恆压控制40
六、真空的获得与测量41
第三节光学测量45
一、折射率与阿贝(Abbe)折射仪46
二、旋光角与旋光仪48
三、光的吸收与分光光度计49
第四节电化学测量52
一、电导、电导率及其测定52
二、抵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55
三、参比电极与盐桥58
四、电极的预处理59
五、离子选择性电极60
六、pH值及其测定61
第五节表面测量技术63
一、关于表面和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63
二、界面分析与检测65
第三章化合物合成、分离原理与技术81
第一节化合物合成81
一、无机合成81
二、有机合成88
第二节化合物的分离102
一、固液分离103
二、液液分离106
三、固固分离111
四、色谱分离111
五、离子交换分离116
第四章常见离子和官能团的定性分离与鉴定119
第一节无机物的定性分离和鉴定119
一、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在离子分离鉴定中的套用119
二、离子的分离125
三、离子的鉴定132
四、未知样品的分析138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40
一、 芳烃的鉴定141
二、 卤代烃的鉴定141
三、醇、醚的鉴定141
四、醛和酮的鉴定142
五、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鉴定143
六、胺的鉴定144
第五章物质组成分析——滴定分析146
第一节滴定分析概述146
一、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分类146
二、滴定分析的方式147
三、标準溶液147
四、标準溶液浓度表示法148
五、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149
第二节酸硷滴定法149
一、滴定曲线149
二、终点指示方法153
三、酸硷滴定法的套用156
第三节配位滴定法157
一、EDTA的性质157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158
三、金属指示剂及其他指示终点的方法162
四、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164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166
一、条件电极电位166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67
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168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套用169
第五节物质组成分析的一般步骤173
一、试样的採集和製备173
二、试样的分解173
第六章物质组成分析——仪器分析176
第一节电化学分析法176
一、电化学分析法概述176
二、电位分析法原理176
三、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177
四、pH计——酸度计177
五、电位滴定178
第二节分子光谱分析法179
一、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179
二、红外光谱分析法182
第三节色谱分析184
一、气相色谱185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195
第四节核磁共振波谱法简介197
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97
二、 核磁共振波谱仪198
三、核磁共振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间的关係198
四、 核磁共振谱的套用200
第五节质谱分析概述201
一、质谱仪201
二、 质谱中主要离子峰的类型202
三、 质谱法套用203
第七章特殊实验技术206
第一节高 压 反 应206
第二节无水无氧反应207
一、实验原理207
二、实验方法207
第三节有机电化学合成反应209
一、电化学合成原理209
二、目前电化学的研究方向209
三、实验方法210
第四节有机物的微波合成反应210
一、微波作用原理210
二、微波加热的特点210
三、微波促进反应原理211
四、微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套用211
第五节有机物的超声合成反应211
第六节常用有机溶剂的处理技术212
附录218
一、SI辅助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与十进倍数的词头218
二、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219
三、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298K)219
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98K)219
五、常用酸溶液和硷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220
六、常用的缓冲溶液221
七、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223
八、常用的恆沸混合物224
九、标準电极电势(位)(298K)224
十、条件电极电势(位)225
十一、常见离子和化合物颜色226
十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表面张力、黏度、蒸气压228
十三、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97年)229
主要参考文献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