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一般血液学检验、常规体液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介绍定义、参考範围、临床意义、项目提示及病例分析等。本书文字简练,条理清楚,内容全面,便于查阅,可作为临床医师查房备查工具书,也可供实习医师、检验技师、全科医师、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参阅。
基本介绍
- 书名:实用临床检验诊断手册
- 类型:医学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122168344
- 作者:陈军 仲人前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326页
- 开本:32
-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实用临床检验诊断手册》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儘量考虑到临床一线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的需求,并徵求了不同临床科室专家、教授与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力求做到实用、精简、方便。针对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进行分类描述,对检验项目中已经淘汰的或临床价值不大的检测项目,《实用临床检验诊断手册》经认真筛选后不再收录,同时新增了一些近年来开展的新项目,共收集检验项目280余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一般血液学检查
第一节 血液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
二、血细胞比容
三、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一)平均红细胞容积
(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四、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
六、血液红细胞沉降率
七、白细胞计数
八、白细胞分类
九、血小板计数
十、平均血小板体积
第二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二、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二)酯酶染色
(三)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四)磷酸酶染色
(五)糖类染色
(六)脂类染色
(七)铁染色
第三节 贫血类疾病的检查
一、铁代谢检测
(一)血清铁测定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三 )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四)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五)血清铁蛋白检测
(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二、溶血性贫血的筛选检测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三、红细胞膜缺陷检测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二)酸溶血试验
(三)蔗糖溶血试验
四、红细胞酶缺陷检测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二)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五、异常血红蛋白检测
(一)血红蛋白电泳
(二)胎儿血红蛋白 HbF 测定
(三)血红蛋白 H 包涵体染色
(四)不稳定血红蛋白测定
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二)冷热双相溶血试验
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
一、血管壁检测
(一)束臂试验
(二)出血时间
(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四)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测定
(五)6酮 前列腺素 F1α 抗原测定
(六)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二、血小板的检测
(一)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补体测定
(二)血小板黏附试验
(三)血小板聚集试验
(四)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因子 4 测定
(五)血浆 P 选择素测定
(六)血栓烷 B2 测定
(七)血块收缩试验
(八)血浆纤维粘连蛋白测定
三、凝血系统检测
(一)凝血时间测定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四)凝血酶时间测定
(五)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凝血活性测定
(六)凝血因子Ⅱ、V、Ⅶ和Ⅹ的凝血活性测定
(七)凝血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八)Russellt 蝰蛇毒时间测定
四、抗凝系统的检测
(一)抗凝血酶抗原测定
(二)凝血酶 抗凝血酶複合物测定
(三)蛋白 C 活性测定
(四)蛋白 S 抗原测定
(五)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检测
(六)复钙交叉试验
(七)因子Ⅷ抑制剂测定
(八)狼疮抗凝物质测定
(九)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十)肝素浓度测定
五、纤溶活性检测
(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测定
(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测定
(三)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四)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检测
(五)α2 -抗纤溶酶抑制物活性测定
(六)纤溶酶 抗纤溶酶複合物测定
(七)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八)D二聚体定性试验
六、血液流变学检验
(一)全血黏度测定
(二)血浆黏度测定
(三)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第五节 血液寄生虫检查
一、疟原虫检查
二、微丝蚴检查
三、回归热螺旋体检查
四、黑热病利 朵体检查
五、弓形虫检查
第六节 血型检查
一、ABO 血型系统检测
二、Rh血型鉴定
三、交叉配血试验
第二章 常规体液检验
第一节 尿液检验
一、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一)尿量
(二)尿色
(三)尿液透明度
(四)尿液酸硷度
(五)尿液比重
二、尿液常用化学检验
(一)尿蛋白检验
(二)尿糖检验
(三)尿酮体检验
(四)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验
(五)尿亚硝酸盐检验
(六)尿澱粉酶检验
(七)尿乳糜定性检验
(八)尿含铁血黄素定性检验
(九)尿液卟胆原定性检验
三、尿液沉渣检验
(一)细胞
(二)管型
(三 )结晶体
第二节 粪便检验
一、粪便一般性状检验
二、粪便化学检验
(一)隐血试验
(二)粪胆色素检验
三、粪便显微镜检测
第三节 体液检验
一、脑脊液检验
(一)一般性状检验
(二)细胞检验
(三)细菌学检验
(四)化学检验
二、浆膜腔积液检验
(一)黏蛋白定性试验(李凡他试验)
(二)蛋白定量检验
(三)酶学检验
(四)显微镜检测
三、精液检验
(一)一般性状检验
(二)精子形态学检验和计数
(三)精液果糖检验
(四)精液乳酸脱氢酶Ⅹ同工酶检验
(五)抗精子抗体检验
四、前列腺液检验
五、阴道分泌物检验
第三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特定蛋白相关检验
一、免疫球蛋白概述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 G、A、M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 D
(三)血清免疫球蛋白 E
二、M蛋白的检测与轻链蛋白
三、特定蛋白概述
(一)C 反应蛋白
(二)铜蓝蛋白
(三)α1酸性糖蛋白
(四)抗链球菌溶血素“O”
(五)α2巨球蛋白
(六)α1抗胰蛋白酶
(七)尿微量白蛋白
(八)α1微球蛋白
(九)β2微球蛋白
第二节 免疫自身抗体检验
一、器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一)抗核抗体
(二)可溶性核抗原抗体
(三)抗双链 DNA抗体
(四)抗平滑肌抗体
(五)抗线粒体抗体及分型
(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七)抗心磷脂抗体
(八)类风湿因子
二、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一)抗心肌抗体
(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三)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
(四)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第三节 肿瘤免疫相关检验
一、甲胎蛋白测定
二、癌胚抗原测定
三、糖类抗原 CA199
四、糖类抗原 CA125
五、糖类抗原 CA153
六、糖类抗原 CA242
七、糖类抗原 CA724
八、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测定
九、细胞角蛋白 19片段测定
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十一、组织特异性多肽抗原
十二、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十三、人附睪蛋白 4
十四、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十五、降钙素
第四节 细胞免疫学相关检验
一、E 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二、T细胞亚群
三、B 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四、B 淋巴细胞分化抗原 CD19
五、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六、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第五节 感染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一、A型肝炎病毒抗体
二、B型肝炎病毒标誌物
(一)B肝五项
(二)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 S1抗原和前 S1抗体
(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 S2 抗原和前 S2 抗体
(四)B型肝炎病毒基因实时萤光定量 PCR 检测
三、C型肝炎病毒抗体
四、C型肝炎病毒实时萤光 PCR 检测
五、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
八、人类轮状病毒抗体
九、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
十、柯萨奇病毒抗体
十一、EB 病毒壳抗原抗体
十二、弓形虫抗体
十三、风疹病毒抗体
十四、巨细胞病毒抗体
十五、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十六、环卵沉澱试验
十七、囊虫抗体
十八、疟原虫抗体和抗原
十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
二十、人乳头瘤病毒 PCR 检测
二十一、T细胞斑点检测结核感染
第六节 过敏原检验
一、食物过敏原
二、吸入性过敏原
三、接触过敏原
四、输注过敏原
第七节 移植免疫相关检验
一、群体反应性抗体
二、人类白细胞抗原
三、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四、细胞色素 P4503A5氧化酶
第四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第一节 肝胆胰系统功能检验
一、血清胆红素
二、血清总蛋白
三、血清白蛋白
四、血清前白蛋白
五、γ 谷氨醯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八、血清总胆汁酸
九、血浆氨
十、血清蛋白电泳
十一、硷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十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十三、α 澱粉酶
第二节 肾脏功能检验
一、血清尿素
二、血清肌酐
三、血清胱抑素 C
四、血清尿酸
五、视黄醇结合蛋白
第三节 心脑血管功能检验
一、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二、血清肌红蛋白
三、血清肌钙蛋白 I
四、血清总胆固醇
五、血清三醯甘油(甘油三酯)
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八、血清载脂蛋白AI
九、血清载脂蛋白 B
十、血清载脂蛋白 E
十一、血清脂蛋白(a)
十二、血清游离脂肪酸
十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十四、脑脊液总蛋白
第四节 糖尿病生化检验
一、血清葡萄糖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三、血清 β 羟丁酸
四、糖化血红蛋白
五、糖化血清白蛋白
第五节 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
一、血清钾
二、血清钠
三、血清氯
四、血清碳酸氢根离子
五、血清钙
六、血清磷
七、血清镁
八、血清铜
九、血清锌
十、血清铁
第六节 内分泌激素检验
一、生长激素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促黄体素及促卵泡激素
四、促甲状腺激素
五、催乳素
六、抗利尿激素
七、儿茶酚胺
八、皮质醇
九、醛固酮
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十一、孕酮
十二、雌二醇
十三、睪酮
十四、甲状腺素
第五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的检查
一、感染性疾病概述
二、感染性疾病的检查方法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二)培养与鉴定
(三)免疫学检查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五)病原体成分检测
(六)一般实验检测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一、血流感染
(一)标本採集和运送
(二)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三)临床意义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一)短期周围静脉导管
(二)中心静脉导管及静脉留置口
(三)临床意义
三、呼吸系统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一)标本的採集与运送
(二)临床意义
四、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学检查
(一)标本的採集与运送
(二)临床意义
五、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学检查
(一)标本的採集与运送
(二)临床意义
六、胃肠道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一)标本的採集与运输
(二)临床意义
七、脓液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学检查方法
(一)样本採集及运输
(二)临床意义
第三节 体外药敏试验
一、药敏试验的目的与适应证
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三、药敏试验的种类
(一)纸片扩散法
(二)稀释法
(三)浓度梯度纸条扩散法
(四)真菌的药敏试验
四、药敏试验的结果解释
五、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相对性
六、重要耐药菌的检测(Bacterialresistanceexam)
第一节 血液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
二、血细胞比容
三、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一)平均红细胞容积
(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四、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
六、血液红细胞沉降率
七、白细胞计数
八、白细胞分类
九、血小板计数
十、平均血小板体积
第二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二、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二)酯酶染色
(三)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四)磷酸酶染色
(五)糖类染色
(六)脂类染色
(七)铁染色
第三节 贫血类疾病的检查
一、铁代谢检测
(一)血清铁测定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三 )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四)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五)血清铁蛋白检测
(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二、溶血性贫血的筛选检测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三、红细胞膜缺陷检测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二)酸溶血试验
(三)蔗糖溶血试验
四、红细胞酶缺陷检测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二)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五、异常血红蛋白检测
(一)血红蛋白电泳
(二)胎儿血红蛋白 HbF 测定
(三)血红蛋白 H 包涵体染色
(四)不稳定血红蛋白测定
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二)冷热双相溶血试验
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
一、血管壁检测
(一)束臂试验
(二)出血时间
(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四)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测定
(五)6酮 前列腺素 F1α 抗原测定
(六)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二、血小板的检测
(一)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补体测定
(二)血小板黏附试验
(三)血小板聚集试验
(四)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因子 4 测定
(五)血浆 P 选择素测定
(六)血栓烷 B2 测定
(七)血块收缩试验
(八)血浆纤维粘连蛋白测定
三、凝血系统检测
(一)凝血时间测定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四)凝血酶时间测定
(五)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凝血活性测定
(六)凝血因子Ⅱ、V、Ⅶ和Ⅹ的凝血活性测定
(七)凝血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八)Russellt 蝰蛇毒时间测定
四、抗凝系统的检测
(一)抗凝血酶抗原测定
(二)凝血酶 抗凝血酶複合物测定
(三)蛋白 C 活性测定
(四)蛋白 S 抗原测定
(五)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检测
(六)复钙交叉试验
(七)因子Ⅷ抑制剂测定
(八)狼疮抗凝物质测定
(九)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十)肝素浓度测定
五、纤溶活性检测
(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测定
(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测定
(三)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四)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检测
(五)α2 -抗纤溶酶抑制物活性测定
(六)纤溶酶 抗纤溶酶複合物测定
(七)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八)D二聚体定性试验
六、血液流变学检验
(一)全血黏度测定
(二)血浆黏度测定
(三)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第五节 血液寄生虫检查
一、疟原虫检查
二、微丝蚴检查
三、回归热螺旋体检查
四、黑热病利 朵体检查
五、弓形虫检查
第六节 血型检查
一、ABO 血型系统检测
二、Rh血型鉴定
三、交叉配血试验
第二章 常规体液检验
第一节 尿液检验
一、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一)尿量
(二)尿色
(三)尿液透明度
(四)尿液酸硷度
(五)尿液比重
二、尿液常用化学检验
(一)尿蛋白检验
(二)尿糖检验
(三)尿酮体检验
(四)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验
(五)尿亚硝酸盐检验
(六)尿澱粉酶检验
(七)尿乳糜定性检验
(八)尿含铁血黄素定性检验
(九)尿液卟胆原定性检验
三、尿液沉渣检验
(一)细胞
(二)管型
(三 )结晶体
第二节 粪便检验
一、粪便一般性状检验
二、粪便化学检验
(一)隐血试验
(二)粪胆色素检验
三、粪便显微镜检测
第三节 体液检验
一、脑脊液检验
(一)一般性状检验
(二)细胞检验
(三)细菌学检验
(四)化学检验
二、浆膜腔积液检验
(一)黏蛋白定性试验(李凡他试验)
(二)蛋白定量检验
(三)酶学检验
(四)显微镜检测
三、精液检验
(一)一般性状检验
(二)精子形态学检验和计数
(三)精液果糖检验
(四)精液乳酸脱氢酶Ⅹ同工酶检验
(五)抗精子抗体检验
四、前列腺液检验
五、阴道分泌物检验
第三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特定蛋白相关检验
一、免疫球蛋白概述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 G、A、M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 D
(三)血清免疫球蛋白 E
二、M蛋白的检测与轻链蛋白
三、特定蛋白概述
(一)C 反应蛋白
(二)铜蓝蛋白
(三)α1酸性糖蛋白
(四)抗链球菌溶血素“O”
(五)α2巨球蛋白
(六)α1抗胰蛋白酶
(七)尿微量白蛋白
(八)α1微球蛋白
(九)β2微球蛋白
第二节 免疫自身抗体检验
一、器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一)抗核抗体
(二)可溶性核抗原抗体
(三)抗双链 DNA抗体
(四)抗平滑肌抗体
(五)抗线粒体抗体及分型
(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七)抗心磷脂抗体
(八)类风湿因子
二、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一)抗心肌抗体
(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三)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
(四)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第三节 肿瘤免疫相关检验
一、甲胎蛋白测定
二、癌胚抗原测定
三、糖类抗原 CA199
四、糖类抗原 CA125
五、糖类抗原 CA153
六、糖类抗原 CA242
七、糖类抗原 CA724
八、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测定
九、细胞角蛋白 19片段测定
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十一、组织特异性多肽抗原
十二、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十三、人附睪蛋白 4
十四、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十五、降钙素
第四节 细胞免疫学相关检验
一、E 玫瑰花结形成试验
二、T细胞亚群
三、B 淋巴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四、B 淋巴细胞分化抗原 CD19
五、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六、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第五节 感染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一、A型肝炎病毒抗体
二、B型肝炎病毒标誌物
(一)B肝五项
(二)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 S1抗原和前 S1抗体
(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 S2 抗原和前 S2 抗体
(四)B型肝炎病毒基因实时萤光定量 PCR 检测
三、C型肝炎病毒抗体
四、C型肝炎病毒实时萤光 PCR 检测
五、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
八、人类轮状病毒抗体
九、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
十、柯萨奇病毒抗体
十一、EB 病毒壳抗原抗体
十二、弓形虫抗体
十三、风疹病毒抗体
十四、巨细胞病毒抗体
十五、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十六、环卵沉澱试验
十七、囊虫抗体
十八、疟原虫抗体和抗原
十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
二十、人乳头瘤病毒 PCR 检测
二十一、T细胞斑点检测结核感染
第六节 过敏原检验
一、食物过敏原
二、吸入性过敏原
三、接触过敏原
四、输注过敏原
第七节 移植免疫相关检验
一、群体反应性抗体
二、人类白细胞抗原
三、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四、细胞色素 P4503A5氧化酶
第四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第一节 肝胆胰系统功能检验
一、血清胆红素
二、血清总蛋白
三、血清白蛋白
四、血清前白蛋白
五、γ 谷氨醯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
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八、血清总胆汁酸
九、血浆氨
十、血清蛋白电泳
十一、硷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十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十三、α 澱粉酶
第二节 肾脏功能检验
一、血清尿素
二、血清肌酐
三、血清胱抑素 C
四、血清尿酸
五、视黄醇结合蛋白
第三节 心脑血管功能检验
一、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二、血清肌红蛋白
三、血清肌钙蛋白 I
四、血清总胆固醇
五、血清三醯甘油(甘油三酯)
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八、血清载脂蛋白AI
九、血清载脂蛋白 B
十、血清载脂蛋白 E
十一、血清脂蛋白(a)
十二、血清游离脂肪酸
十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十四、脑脊液总蛋白
第四节 糖尿病生化检验
一、血清葡萄糖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三、血清 β 羟丁酸
四、糖化血红蛋白
五、糖化血清白蛋白
第五节 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
一、血清钾
二、血清钠
三、血清氯
四、血清碳酸氢根离子
五、血清钙
六、血清磷
七、血清镁
八、血清铜
九、血清锌
十、血清铁
第六节 内分泌激素检验
一、生长激素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促黄体素及促卵泡激素
四、促甲状腺激素
五、催乳素
六、抗利尿激素
七、儿茶酚胺
八、皮质醇
九、醛固酮
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十一、孕酮
十二、雌二醇
十三、睪酮
十四、甲状腺素
第五章 临床微生物检验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的检查
一、感染性疾病概述
二、感染性疾病的检查方法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
(二)培养与鉴定
(三)免疫学检查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五)病原体成分检测
(六)一般实验检测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一、血流感染
(一)标本採集和运送
(二)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三)临床意义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一)短期周围静脉导管
(二)中心静脉导管及静脉留置口
(三)临床意义
三、呼吸系统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一)标本的採集与运送
(二)临床意义
四、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学检查
(一)标本的採集与运送
(二)临床意义
五、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学检查
(一)标本的採集与运送
(二)临床意义
六、胃肠道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一)标本的採集与运输
(二)临床意义
七、脓液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学检查方法
(一)样本採集及运输
(二)临床意义
第三节 体外药敏试验
一、药敏试验的目的与适应证
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三、药敏试验的种类
(一)纸片扩散法
(二)稀释法
(三)浓度梯度纸条扩散法
(四)真菌的药敏试验
四、药敏试验的结果解释
五、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相对性
六、重要耐药菌的检测(Bacterialresistance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