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润晖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199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1991年至今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工作,从事儿童血液病-出凝血专业。曾于2000-2001年在法国巴黎Robert-Debert医院血液-生物实验室进修出凝血一年,获巴黎七大“专业继续深造学位”,2004年初到法国巴黎血友病中心进修3月,学习血友病及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2019年7月,入选“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吴润晖
- 毕业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
- 教学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
- 执业地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详细介绍
吴润晖、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
(1)开展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工作,着手开展北京儿童医院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注册登记工作,到目前为止注册登记血友病病例超过800例;2006年正式成立儿童血友病综合治疗团队,目前已有涉及血液、护理、实验诊断、理疗、放射、口腔、整形外科、心理共有12人的综合治疗团队;开展儿童血友病综合治疗工作达5年以上;建立儿童血友病专业门诊,设立常规制度及建立随访制度;曾7次举办组织全国範围的儿童血友病专业会议;多次举办儿童血友病夏令营、冬令营及家长教育活动,义务担任”中国血友病之家”的顾问医生已十年;2005年-2008年参与首都发展基金资助的“北京地区血友病诊治协作网路”项目,承担儿科分课题。参与国际血友病交流工作,同国际儿童血友病预防治疗组协作完成“CHOKLAT”的中文版制定、认知访谈工作,并进一步开展效度评估。
(2)开展获得性出凝血疾病工作,重点为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开展大宗病例(超过400例)前瞻性随访工作、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二线治疗及危重症治疗探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目前是ICIS的成员;开展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机制研究、并同美国史丹福大学建立合作关係,开展儿童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机制研究。2007年-2010年参与了卫生部资助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于“ITP精确诊断和定向干预”课题,作为儿科部分负责人。
(3)积极开展儿童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2008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目前共指导硕士生10人,在读5人。
(5) 2011-2013年作为负责人承担IFN-r/STAT1信号途径在儿童ITP发病中的机制研究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7122085)。
(6)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研课题为国自然“Th17/Treg轴失衡在儿童重型血友病A抑制物产生中的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81341018)项目。
社会任职
2004年-至今 中国血友病治疗协作组(HTCCNC)成员
2005年-至今 北京血友病治疗协作组成员.
2007年-至今 中华血液学会-止血血栓组成员
2007年-至今 “血栓与止血学”杂誌编委,“社区医师”编委
2009年-至今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编委
2008年-至今 HTCCNC-儿童组 组长
2012年-至今 中华儿科杂誌审稿专家
2012年-至今 中国血友之家(北京学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医学顾问
2012年-至今 Haemophilia杂誌中文版编委
2012年-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学系成员
2013年-至今 国际儿科学杂誌专家
2014年-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学系副主任
获得荣誉
2019年7月,入选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优秀医务人员。
专家特长
儿童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儿童血友病、儿童先天性血小板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儿童先天及获得性血栓性疾病
出诊信息
时段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
上午 | 特级门诊 | ||||||
下午 | |||||||
夜晚 |
技术团队
吴敏媛、王天有、郑胡镛、石慧文、谢静、张瑞东、张永红、金玲、杨菁、段彦龙、马晓莉、张大伟、金眉、吴润晖、苏雁、张蕊、张莉、廉红云、秦茂权、王彬、周翾、朱光华、姜锦
所在科室
血液肿瘤中心
1955年在胡亚美院士的领导下建立儿童血液科;197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小儿白血病临床科研工作;1998年血液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1999年成立了集临床、科研、教学及培训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儿童血液肿瘤中心:中心共设四个病区(包括四间层流病房)及血液病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