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準(WS 319-2010)》由中国标準出版社出版。
文摘
着作权页:
对NSTE-ACS患者应及时进行早期危险分层,以便于对高危患者採取积极介入治疗。详细分层方法参见附录E。
6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6.1诊断依据
6.1.1临床表现
6.1.1.1症状
胸痛部位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下颌部、背部或肩部放射。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常持续20min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出汗、噁心、呕吐或眩晕等。女性不典型胸痛较为常见,而老年人可能以呼吸困难为首发表现。
6.1.1.2体徵
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甚至出现奔马律。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患者血压都较前降低。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相应体徵。
6.1.2辅助检查
6.1.2.1心电图
对疑诊STEMI的患者应儘快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诊断和处理策略。
6.1.2.1.1心电图特徵性改变
STEMI患者心电图的特徵性改变包括,相邻2个或以上的导联:
a)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b)病理性Q波;
c)T波由高尖到逐渐倒置的动态变化。
部分患者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可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也可出现新发的束支传导阻滞。
6.1.2.1.2心电图动态性改变
起病数小时内,心电图先出现高尖T波。数小时后,ST段出现弓背向上抬高,与直立的T波连线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至2d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或消失。Q波在3d~4d内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存在。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时间较长,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数周至数月后,T波出现对称性倒置,可持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正常。
对NSTE-ACS患者应及时进行早期危险分层,以便于对高危患者採取积极介入治疗。详细分层方法参见附录E。
6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6.1诊断依据
6.1.1临床表现
6.1.1.1症状
胸痛部位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下颌部、背部或肩部放射。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常持续20min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出汗、噁心、呕吐或眩晕等。女性不典型胸痛较为常见,而老年人可能以呼吸困难为首发表现。
6.1.1.2体徵
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甚至出现奔马律。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患者血压都较前降低。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有关的相应体徵。
6.1.2辅助检查
6.1.2.1心电图
对疑诊STEMI的患者应儘快行心电图检查,以确定诊断和处理策略。
6.1.2.1.1心电图特徵性改变
STEMI患者心电图的特徵性改变包括,相邻2个或以上的导联:
a)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b)病理性Q波;
c)T波由高尖到逐渐倒置的动态变化。
部分患者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可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也可出现新发的束支传导阻滞。
6.1.2.1.2心电图动态性改变
起病数小时内,心电图先出现高尖T波。数小时后,ST段出现弓背向上抬高,与直立的T波连线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至2d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或消失。Q波在3d~4d内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存在。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时间较长,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数周至数月后,T波出现对称性倒置,可持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