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即EDCs),也称为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内分泌干扰物
- 外文名: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 化学本质:有机物
- 影响及危害:对生殖系统影响较大
- 别名:环境激素
- 毒性:有毒
影响及危害
生殖系统影响
♂:环境雌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男性雌性化,引起各种形式的雌性生殖系统发展障碍,精子数目减少乃至无精,睪丸肿瘤,性慾降低和不育症。
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也是环境雌激素。具体表现为女孩青春期提前,子宫内膜异位发病率增加,月经周期改变等。
致畸:人体妊娠时接触固醇样化学品对子代产生有害效应,如服用保胎素的妇女,其子代生殖器癌症发病率无论男女均有增加。
恶性肿瘤
1976年义大利Seceso某工厂事故导致PCBs污染,数十年后进行受污染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污染与消化道癌、淋巴癌、粒细胞白血病等癌症有密切关係,相对危险高达6.6倍。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一样是生物体内主要调节系统,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繫,神经系统也是内分泌干扰物作用的靶位点。神经内分泌混乱是由多种机制引起的,内分泌干扰物与内分泌腺体的直接作用会改变激素环境,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神经中毒。内分泌干扰物(如神经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影响内分泌系统。在神经系统的发育阶段,男性激素受化学物质影响后,生殖行为就会发生异常。许多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群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会影响其行为、学习和记忆、注意力、感觉功能、心理发育。
免疫系统
近年来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大增加,流行病学和实验动物研究已经证明,这与环境污染和过敏有密切关係。目前所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环境污染物扰乱了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有双向联繫。几乎所有免疫细胞上都有不同的内分泌激素受体,免疫系统也可反馈作用于内分泌系统。
分类
内分泌干扰物多为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物质。我们使用的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所使用的塑胶,其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烷基酚(AP)、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PAE)、多氯联苯类(PCB)、农药(如有机氯农药)等都是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农药和除草剂
包括:滴滴涕(DDT)及其分解产物、六氯苯、六六六、艾氏剂、狄氏剂等。
工业化合物
包括:多氯联苯、多溴联苯、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类、烷基酚类、硝基苯类等。
类固醇雌激素
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己烷雌酚(DES)等。
植物和真菌雌激素
包括:分为异黄酮和木酚素两大类。如三羟异黄酮(降血脂药)和香豆雌酚。
金属
包括:镉、汞,有机汞更具内分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