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啦资源网 http://www.fangdala.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

2021-05-24 10:29:19 暂无评论 百科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全称为中科院实验3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船长104.2米,宽13.7米,总面积230平方米,船上装载有先进的海洋考察和实验设备,主要用于执行南沙群岛海域的海洋科学考察任务。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于1979年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1981年交付使用,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现任(2012年)船长李友光,政委曹勇,轮机长陈弈云,船员共35人。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为综合海洋调查船,为适应多种海上科考项目需求,实验3号科考船实现模组化发展,截至2012年,已成为一个海上综合实验平台,不同航次装备不同实验设备,即可完成海洋地质、水文、化学、生物、声学、探空气象等不同种类与不同项目的海上科学考察实验任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实验3号科考船
  • 船长:104.2米
  • :13.7米
  • 总面积:230平方米

船舶参数

船长:104.2米
宽:13.7米
吃水:4.95米
设计排水量:3000多吨
满载排水量:3243.35吨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
平均航速:18节
最大航速:19.5节
设计最大续航力:40天
最大航程:9000海里
主机(柴油机):2×4800马力
定员:94人

船舶设施

船上共有14个实验室,总面积230平方米。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拥有先进的导航定位系统,避碰装置,马克III温盐深探测系统,拖曳体系统,多瓶采水系统,海洋光学多参数测量仪,极谱仪,万米测深仪,956方向波浪浮标,波浪骑士,浮游生物採集器,水下电视系统,底栖生物拖网等海洋综合调查仪器设备。
船上有实验辅助设施包括3吨吊机、10吨液压门架和两台大型绞车,海洋地质採样和海洋生物採样分别可达6000米、8000米。
船身还装备一套大型观测设备,航行时可连续不间断测量航经海域海水温度、盐度、深度,自动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科考任务

实验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完成了《曾母暗沙—中国南疆综合调查》,“七五”至“九五”期间的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调查》各项综合海洋调查任务,参与承担了国家908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海洋调查任务以及承担《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科学考察》任务。
1984年7月、1985年6月和1986年4月,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在南沙群岛海区进行3个航次的海洋学综合科学考察,历时共140多天,航程1.2万公里,採样观测站167个,并对曾母暗沙海区开展了专题考察,取得大量的海底地形、地貌、沉积及海洋水文气象、海水光学特性、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1987年3月,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会同有关部委联合组织开展为期5年(1987~1991)的《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考察》。
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在1987~1990年进行了4个航次的海上考察(实验2号科学考察船进行3个航次),在南沙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和海洋权益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
从2004年起,“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已进行了4个开放航次的海上调查。2009年在海上进行第五个开放航次的调查。
2010年5月2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年度南海多学科综合航次胜利返回广州新洲码头。该航次的科学目标确定为研究南海海洋环境科学问题,了解和探索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海区域海洋动力、环境与生态过程的区域回响,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对南海生态系统影响,为南海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8月6日,“实验3”综合科学考察船从广州起航,赴南沙海区执行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任务。
2018年2月22日,经过12230海里的航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圆满完成中国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任务,返回广州。期间于巴基斯坦外海的莫克兰海沟开展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生物与微生物等多学科综合考察。这是中国科考船首次抵达莫克兰海域。获得多领域的第一手考察资料与样品,促进了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的莫克兰海域科学研究,丰富了两国科学家海上合作经验,为进一步推动中巴海洋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